首页>要闻 要闻

网信办回应"微信十条压制言论"质疑:利于保护正当言论自由

2014年08月08日 07:49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数字】

  数据显示,我国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其中微信有超6亿用户,约4亿活跃。6亿微信用户中大概有580万公共账号。中国网民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

  新规实施后,如何用微信?

  第一步 注册

  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

  第二步 签协议

  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七条底线”。

  第三步 发朋友圈

  须遵守“七条底线”。

  第四步 申请发布信息公号

  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后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

  第五步 发布转载时政信息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对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一旦违规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

  回应

  腾讯:长期坚决打击谣言

  昨日下午,腾讯公司表示,非常认同网信办新规定,并表示将对谣言等进行长期、坚决的打击。

  规定的主要意图是抵制谣言等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并对谣言的源头进行查证和严惩,从而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的互联网环境。对此,微信,以及整个腾讯,都绝对不会坐视,放任这颗毒瘤的侵蚀。否则不仅会影响到用户的信任度,也会对整个平台产生负面影响。

  释疑

  自媒体公众账号会否关闭?

  记者:《规定》施行后是否会限制即时通信服务的发展?

  网信办:社会各界强烈呼吁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充分考量网民心声和社会呼声的背景下,依法制定本《规定》。《规定》的出台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

  记者:《规定》出台后,以发布时政信息为主的自媒体公众账号是否会被关闭?

  网信办:《规定》还对时政类新闻的发布、转载提出了要求。因此,自媒体公众账号是否会被关闭,取决于其是否依法依规发布内容。

  记者:有网民说《规定》将压制言论。

  网信办:恰恰相反,《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保护正当的言论自由。我们的网络空间不能成为杂乱无序、充满戾气的空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允许谣言、暴力、欺诈、色情、恐怖信息传播。自由和秩序是辩证的关系,任何个人的自由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不能突破底线,妨碍他人自由。

  记者:《规定》施行后,对微信群组、朋友圈等功能有何影响?

  网信办:群组和朋友圈具有私密和公众双重属性。对用户的私密社交行为,《规定》明确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对用户通过上述功能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公众属性行为,《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用户签订协议,用户应按照协议约定遵守“七条底线”。据新华社电

 

编辑:牟宗娜

01 02

关键词:微信十条压制言论 微信公众号 自媒体 言论自由 即时通讯工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