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钢贸不良贷款暴露:21家银行卷入近300起诉讼

2014年08月26日 10:41 | 作者:张歆 | 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 

  上市银行集体“吐槽”

  正是鉴于钢贸贷款的持续影响,上市银行在财务报告中也多数对其留有笔墨,甚至吐槽资产质量主要受其影响。

  交通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2014年上半年,该行资产质量变化受钢贸业务和民营中小企业风险扩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的零贷业务,带有较为鲜明的区域和行业特色。上半年该行继续加强钢贸风险处置,通过总行管控小组大力推进钢贸业务风险化解和缓释,针对相关分行和项目的具体情况,“一户一策”落实清收管控方案。上半年全行累计压降钢贸风险贷款人民币21亿元。

  浦发银行在半年报中强调,“完善船舶制造、房地产、融资平台、钢贸和光伏领域名单准入管理,强化贷款封闭操作,有保有压,加强高风险领域的风险控制”、“加强风险检查队伍建设,强化对钢贸、房地产、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检查”;平安银行也表示,“受钢贸行业影响,本行关注类贷款增长较快,但钢贸行业贷款占本行贷款比重很小,整体风险可控”、“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重组贷款余额19.84亿元,较年初增加12.67亿元,增幅176.71%,新增重组贷款客户主要是上海地区钢贸企业。为应对今年以来不断暴露的钢贸行业风险,本行成立问题授信管理专职小组,加大对钢贸企业的重组化解力度,逐步调整钢贸行业结构,最终实现缓释和化解钢贸授信风险”;华夏银行则表示,“持续加强产能过剩、房地产、钢贸等行业、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的运行监测和风险管控,促进业务平稳运行”。

  此外,此前民生银行有关人士也曾表示,截至今年3月末,民生银行全行钢贸授信有300亿元,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该地区钢贸授信余额有168亿元,不良贷款额4.98亿元。

  被钢贸业借贷危机殃及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上市公司新日恒力曾经连续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肖家守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权先后遭遇法院查封、冻结、轮候冻结。截至目前,虽然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的新日恒力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已经通过保全解除查封,但是第一大股东持有的新日恒力80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9.20%)近日又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轮候冻结,冻结期限为两年,自转为正式冻结之日起计算。

  一位股份制银行小微分行小微企业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钢贸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而小型钢贸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财务报表不规范,甚至是没有相关的报表,很难直接从银行获得融资,因此,商业银行过去普遍采用了联保互保的融资模式,到2009年这一融资模式达到顶峰,其后问题渐渐开始显现。

  当时在银行看来,这种联保互保的创新业务模式打破了过去“抵押物崇拜”的静态产品设计理念,但现在看来,没有抵押的小微贷款确实还需要更高难度的风险控制设计。在遇到经济下行风险时,无论是产业链金融、联保互保还是商圈金融,失去了抵押物的支撑,都可能在联保的规则下面临发生多米诺骨牌式坍塌的风险。

  某上市银行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仍有很多行业的小微企业贷款类似上海钢贸一样采用联保制,一旦该行业景气度快速下滑,银行的资产损失将是难以挽回的。

  即使是部分有抵押物的贷款,由于银行监督的缺失,暴露出来的风险也不小。“反复质押是钢贸行业的主要风险之一”,一位曾从事钢铁业分析工作的有关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如果钢贸企业在多家银行抵押,该企业将获得更多的信贷额度,这样就会出现抵押品的真空状态。一旦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银行信贷风险同样存在。

  据悉,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银行都没有委托第三方监管公司对抵押物进行时点监管,顶多就抽查一下,钢贸商就想办法应付一下。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钢材的重复质押总额最高时超过社会库存近三倍。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钢贸 银行 贷款 风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