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P2P新规争议声中“待产”
监管密集吹风 焦点问题仍难统一
选择 资金托管方式尚待讨论
除了“去担保”之外,涉及投资人资金安全的“资金托管”方式也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资金托管必然是P2P监管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究竟该采用哪种托管方式才能够真正起到对P2P平台的监控作用,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人人贷首席运营官顾崇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此前明确表态,P2P行业需要托管账户、资金监管。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的P2P平台的资金托管几乎都是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一托管方式目前看来也相对成熟。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对第三方托管方式安全性的担忧。顾崇伦表示,第三方支付存在倒闭或者挪用资金的可能。目前第三方支付用户存放在该支付平台的所有资金是统一存放在以支付公司的名义开具的银行账户,因此支付公司是存在挪用可能性的,且银行无法有效甄别,这也是监管机构的担忧之处。另外,第三方支付存在转移资金的风险,由于第三方支付内部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在银行系统里并不体现,因为内部账户的资金转移并不影响第三方支付在银行账户的总金额。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作为托管的主体,在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监管层可能会更认可后者。不过,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一家机构的客户资金是通过银行进行托管的。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此前银行都不太愿意为P2P托管资金,直到近期才有所松动。“银行托管了一家P2P,如果这家P2P跑路了,银行的信誉就会受损。另外,由于原有的托管方式不再适用,银行也需要进行新的系统开发。”顾崇伦坦言,目前的推动力主要在监管层,监管层如果能把细则制定出来,银行一定更有动力。据悉,现在包括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一些股份制银行已经在积极备战P2P的资金托管。
不过,顾崇伦也指出,投资者对于资金托管的诉求是出于对平台挪用资金跑路的担忧,希望有第三方存管机构能有效监督平台,保护用户资金,并确保所有借贷行为的真实性、资金流与交易的一致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风险都可以靠托管来解决,并且对于部分风险,托管可能也无法做到事前预防,更多的是起到留痕和事后追责的作用。”他表示。
编辑:罗韦
关键词:监管 担保 平台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