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安徽淮商集团:打通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
“过去一般村子里都有小卖部或者小摊子,卖些日常消费品。东西卖得很便宜,但假冒伪劣多。现在大家的收入提高了,农村也消费得起品牌商品,农村也要提高生活质量。我们超市农家店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7月中旬,在安徽省怀远县罗新庄村,淮商超市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在一排两层楼房的一楼,超市居中,一边是派出所用房,一边是“网上罗新庄”的小店和两间小门脸房。走进超市,洗涤用品、粮油、零食、蔬菜、水果等琳琅满目,宽敞明亮,与城里的小超市没什么两样。走出超市,门前是小广场,小楼房环绕四周。说话间,让记者感觉到,自己进的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个城镇里的社区了。
“集团配送过来的都是有信誉的品牌商品,价廉物美。收银员还是当地人。以后这里还可以代收水电费、电话费呢。”这位负责人介绍。
2013年以来,淮商超市所属的安徽淮商集团积极参与“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按照规划,淮商超市将建设12个乡镇商贸中心及51个中心村店及美好乡村店。目前安徽淮商集团建成了淮商超市乡镇直营店28家。
■■解决农村消费“三不”难题
安徽淮商集团的前身是经营商场、家电公司的商贸企业,上世纪90年代末,公司在怀远县的20个乡镇设立了30个销售网点,建立了广泛的农村合作基础。2006年8月,商务部授予公司“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2009年3月,企业获得商务部授予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国优秀企业”荣誉称号。2011年,公司的“农超对接”基地成立。
十多年坚持下来,淮商集团经历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新世纪的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可以说,淮商集团见证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成长。
蚌埠市政协委员、安徽淮商集团董事长刘浩说:“农村消费存在不便利、不安全、不实惠的问题。商务部门推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超市下乡,正是要解决这个‘三不’难题。如果能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解决农民‘购买难’和‘不敢用’的问题,将可以更好地释放出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
除此之外,近年来,刘浩还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富裕起来的农村对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农村也需要跟城里一样的餐饮、休闲、金融、医药等服务。”
看准需求与凭借政策东风,淮商集团很快在农村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枝繁叶茂。
2012年,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有关刘浩提到的解决“三不”问题以及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均包含在内。这一利好消息直接推动了淮商集团提速超市下乡的步伐。
淮商集团按“1+3+1”建设模式,即一个乡镇建设1个商贸中心、3个中心村直营店、1个美好乡村直营店的布局来开拓农村市场。
淮商集团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建设的加盟店进行了升级控股,利用原店的优势,不仅提高了管理、环境、服务质量,还实现了商品全部配送,保证了农村商品流通安全的源头管控。
在大多数村级直营店,淮商超市还增设了缴纳水电、通讯等费用功能,还有代理邮政、快递物流服务等业务。在一些中心村,淮商超市与地方政府的“美好乡村建设”、金融机构下乡等相互叠加,更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亮点。
编辑:罗韦
关键词:淮商集团 农村 农业 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