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跨国外企裁员潮一浪高过一浪:外企光环褪去

2014年09月09日 10:58 | 作者:李晶 | 来源:经济观察报
分享到: 

  难以割舍的圈子

  从2012年起,弥漫在外企的裁员潮开始逐渐升级。此时,外企已不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2012年7月,诺基亚表示要关闭中国两个区域销售中心;接着,惠普宣布将于两年内全球裁员2.7万人;8月,摩托罗拉宣布裁减4000名员工。

  鲁平方认为,“大企业病是让外企增长放缓的普遍原因。表现之一是流程过于繁琐。很多部门会参与其中,有个笑话是这么讲的,平时你看不到领导,但是他们在流程审批的时候一下子都会冒出来。”

  其次,近年来,外企人员流动频繁,开始留不住人才。在外企的职场生存法则中,国籍决定了你所能上到的最高位置。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说法是如果外企是五层楼的建筑的话,每层楼的人依次是:五楼是本国人;四楼是其他国家的外国人;三楼是东南亚华人;二楼是有总部工作经验的海归或者有政府关系及客户背景的中国人,所谓外企的中国高管;一楼则是一般中国本地雇员。

  正因为如此,在外企中,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升迁的天花板,而且大家都习惯了从外企A跳到外企B,或者再跳到外企C这样的路径。就像美国影星乔治·克鲁尼在影片《在云端》中塑造的那位拿着白金卡整天飞来飞去的裁员专家一样,David从大学毕业开始进入外企,他已经在这个圈子20年了,20年外企生涯,他跳槽不计其数。

  “一旦进了外企这个圈子,一般很难离开。”立迪说,“他的相当一部分同事在被裁员后选择了在小外企工作,日子也算滋润,但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大外企已经没有位置。”

  事实上,经过岁月的沉浮,对于大多数一线的员工来说,他们开始意识到外企的体面生活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离开了这个平台,一切烟消云散,你将无法再透过CBD摩天大楼的落地窗,喝着咖啡俯身观赏城市的车水马龙,也无法免费享受五星级酒店的丰盛早餐。这是习惯带来人性的折磨,当你一旦习惯一种舒服的生活,然后命运再让你去过艰苦日子的时候,你会变得无所适从。“一旦你去了一家知名外企,然后你就会想着去更牛的大公司,小公司根本不想去。”鲁平方感慨,“人总是这样,从低处往高处走容易,但是从高处往低处走,自己在心里都会过不去。”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外企 裁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