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张乐平:创作抗战漫画
上世纪30年代末,抗日漫画宣传队队员在街头向民众宣传抗日。
今年是“七七事变”事变七十七周年,在8月15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回顾历史,在8年浴血抗战的烽火中,不应忘记的是曾有一支由上海漫画家组成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张乐平之子张慰军日前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说,“漫画宣传抗战这八年是对我父亲的洗礼,不仅为‘三毛’的创作积累了素材,坚定了他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的想法,而且对他后来一生爱帮助人的品质都有影响。”
1937年抗战爆发,青年张乐平与上海一些漫画同仁组成了“抗战漫画宣传队”,任副领队,带队辗转苏、鄂、湘、徽、浙、赣、闽、粤、桂等地,坚持漫画宣传工作直到抗战胜利。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1947年,他先后创作了《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并分别在上海《申报》、《大公报》连载,引起轰动。
张乐平之子张慰军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说,“《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虽然是在抗战之后创作的,但是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他抗战漫画的延续。漫画宣传抗战这八年是对我父亲的洗礼,不仅为‘三毛’的创作积累了素材,坚定了他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的想法,而且对他后来一生爱帮助人的品质都有影响。”
张慰军在谈及父亲张乐平及其抗战漫画创作时表示,直到1992年去世,父亲都没讲起过有关他过去的东西,他话很少,尤其是经过几次政治运动,话更少了。对于父亲过去艺术创作的了解,是他于1980年代在亲戚的帮助下开始搜集、梳理资料所获悉的。
张乐平《幻想中的无敌空军》
抗战前创作 市井故事讽刺幽默漫画
艺术评论:能谈谈对你父亲张乐平的印象吗?
张慰军:我跟我父亲相处了三十多年。小孩最初的偶像一般都是自己的父亲,但是我就比较惨。我们家有七个孩子,我是老七。小孩子反正都懵懵懂懂,也不知道自己父亲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真正有记忆大概是12岁的时候,1966年,正好“文化大革命”。我父亲被打倒,因为名气很大,画画很好,家家户户几乎都知道。我对他的艺术创作印象不是很深,他话很少,尤其是经过几次政治运动,话更少了,从来没讲起过有关的东西,包括我拿相关的书给他看,他都一言不发。
1980年代末,我看到亲戚寄给我一本书,这本书是日本人写的,研究上海为主的中国民国时期的漫画,特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把这本书给我的表舅魏绍昌看,他对三十年代上海的文史都很了解,他看了以后说,你父亲在那个时候画了好多东西,但是我们都没看到。因为抗日战争的时候我父亲把好多东西托付给了一个朋友,后来朋友也找不到了,东西也找不到了。所以那些原作我们都没有,即使有也是很少数的东西。到了“文化大革命”,抄家,家里好多东西,特别是一些书、我父亲收藏的古玩,都没有了,好多漫画的原稿也都没了。
艺术评论:他什么时候来上海的?有接受过什么艺术方面的教育么?
张慰军:我父亲很早就来上海做工,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先是做木工,后来做印刷工。做印刷工的这一段在三毛漫画里有所表现,所以我父亲也曾经说过,他画的三毛有他自己的影子。后来他进了一个美专,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柏生艺专,在里面学过一段时间。而且,我父亲小时候有一位小学老师对他很好,教过他一些西洋画方面的知识。后来他到柏生艺专读书,当时这个艺专是比较出名的,后来因为抗日战争被关了。从艺专出来以后就画广告,搞服装设计,都有印刷品,是后来找到的。他的绘画道路主要还是靠自学,他比较有悟性,有天赋。
艺术评论:就你所了解,张乐平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漫画创作的?
张慰军:我们找到的资料最早是他1929年在《申报》上发表的报刊刊头,当时他19岁。据说还有更早的,但是没找到。因为图书馆有很多报刊杂志也在“文革”中遗失了。
艺术评论:你对父亲张乐平1930年代印象比较深的作品有哪些?
张慰军:我们去上海图书馆找过资料,后来又找到好多那个时候的漫画,有一个画的是《大饭店》,从上面画下去,把当时的新闻和市井百态选了一些放在里面,最下面是大堂,举办婚礼。好多人看来都觉得非常有趣,现在看也非常有趣。原稿找不到了,只有报刊上这一幅,但是放大之后其实细节还是能看得很清楚。
这大概是他1930年代初的发表作品。当时简介里面写的是练习生。后来他不断有作品发表,就辞职了,开始专职画漫画。虽然上海画漫画的很多,但很多人是业余画的,专职画漫画的只有两个人,我父亲是其中之一。所以到1932、1933年的时候,已经有报纸把他列为海内一流画家,那个时候他已经很出名了。
艺术评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你父亲创作的漫画题材以什么为主?
张慰军:主要以市井故事为主,还有一些是讽刺画、幽默画。大部分我看到的是这些的。1935年开始创作“三毛”这个形象,四格连环漫画,看起来是一个故事。后来一直都是这种形式,真正的长篇连载漫画是在1946年创作《三毛从军记》开始的,其他都是一个个小故事,没有串起来的。
艺术评论:你知道“三毛”的原型是谁吗?
张慰军:没有原型。当时他是这样想的,那时候没有以小孩为主角的漫画,或许有,我没有核实过,但三毛当时影响很大。一是几乎没有儿童的漫画形象,二是他想在画面能表达的情况下,尽量不用文字。既然选择小孩为主要形象,读者主要还是小孩,小孩认字不多,另外一个中国那时文盲很多,为了让别人都能看懂。
艺术评论:1935年的那个“三毛”反映的是什么故事?
张慰军:1935年的时候是一个上海弄堂的小孩子,比较调皮,但是也有正义感,就是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做些恶作剧什么的,没有什么特别多的历史含量。大家都很喜欢“三毛”这个形象,“三毛”能够脱颖而出,也很不容易。当时最有名的漫画是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叶浅予和我父亲关系很好,后来一起参加抗日。我父亲还画过一本连环漫画《小孤女》,是根据电影改编的。这本书其实也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反映了一个小女孩凄惨的身世。我后来想它和三毛有一点联系也不一定。
我父亲用各种形式画漫画,因为当时很自由,政治开放,那个时候也形成了海派艺术,包括绘画、戏剧等。
编辑:付裕
关键词:张乐平 抗战漫画 张慰军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