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我一直能潜心写作 这么多年我问心无愧
记者手记
他所追寻者,“海风山骨”
早在去年9月,华商报记者就独家探知并于报端刊发了“贾平凹谋划百年长篇”的消息,一晃,一年已过,而这部据称“百年跨度”的小说也终于问世在望。
昨日如约见到贾平凹时,刚刚送走“全陪”了两天的北欧来客的他,不无倦态。谈及新书,他特意取出据称是亲友自南非带回的橘子,接过这颗“用心昭然”的“礼物”,记者佯作不解,询问何意,贾平凹一笑:“这是给你送礼么!我真是宁愿多给你些橘子,也不想谈这,一来呢,这自己的书,总不能自己胡吹吧;二来,所有人都还没见到书,咋谈?要不然再等等?”但最终,他还是接受了采访,首次谈及创作此书时的一些“活思想”,并不时兴叹。
坚持手工劳作的贾平凹,真的不善使用手机,遇到需保存的短信时,他只好用笔抄下来,记者就看到了他所抄录的评论家陈思和所发短信,陈称喜欢贾的这本新著,“不仅写得好,而且有你的鲜明叙事特点”,同时,他还认为贾的文字“是当代最典型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这些评价,的确够“隆重”,但有贾氏多年创作实绩相支撑、相验证,似也不完全是客套话。陈思和先生亦眼头极高,平日并不轻许人。
既谈及中国气派、中国风格,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当然是题中应有之意。在贾平凹此部新著中,看到了大段大段《山海经》原文,看到了通过文中人物,贾对这些文辞的注解,看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借鉴以及重新生发,也感觉到了他在探求、追寻创作上的“海风山骨”的努力,如何真正做到“海风山骨”般真力弥漫、大朴不雕、沉雄有力,我们也关注着这位作家的点滴探索、分寸进境。
贾平凹喜欢《山海经》,而《海风山骨》则是他一本画册的名字,他近年又常喜用“海风山骨”来比拟大气磅礴而又筋骨内敛的文字,其心之所尚,已然可见。昔人云:“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随时日之推移,读书写书两不倦的贾平凹,不断向朴实无华、苍茫之路上行走的贾平凹,随“精神到处、学问深时”,应该还会带给我们以新的感受。
编辑:罗韦
关键词:贾平凹 写作 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