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5000亿SLF意在缓解流动性紧张
专家认为,定向宽松将常态化,全面降准降息可能性较小
预期 未来定向宽松将常态化
对于央行后续政策,摩根士丹利指出,未来央行可能仍以定向宽松为主,除非未来几个月增长继续恶化、通胀持续低于2%以及就业形势显著转差,降息的可能性很小。摩根士丹利预计宽松政策可能推动增长出现环比和同比改善,前提是近期融资成本成功下降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复苏。
“后续政策可能会涉及按揭政策的调整(包括首付、利率、二套房认定)以及定向降息等。”一位券商人士指出。
不过,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认为,在经济活动增长急剧下滑、通胀回落的形势下,货币政策会宽松,央行不可能全面降准与降息,因为它们会被视为积极主动的刺激。虽说每家银行平均1000亿元的SLF号称类似于全面降准,但真正的降准影响会更大,因为其效力是持续的。高盛预计中国的货币环境会温和宽松,将提供需求增长所需的一定支持。除了货币政策,高盛预计其他方面的政策也可能跟上。如可能加强落实财政预算支出,这样做可以减少对年底冲刺完成支出目标的批评。
广发基金则认为,目前降准降息讨论意义不大。“当前准备金下调已不是为保增长,主要是针对资本流出,保持合理的基础货币投放,就这点而言,SLF等对其有替代效应。”广发基金指出,降息本应是政策方向,但在操作层面,其尴尬之处在于,一方面,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正在被考虑放弃基准地位,央行正在寻找新的标杆;另一方面,释放的信号较强烈,也容易被市场误读。此外,有观点认为,考虑贷款定价还是参照基准利率,但央行可能更倾向通过PSL或其他创新工具来引导信用定价,打通货币市场与信用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定价联系。
“高层极力强调‘新常态’和‘促改革’,避免走过去老路,不愿意释放全面宽松的预期,全面降准、降息年内不会出现。”管清友指出,“定向‘小招’不是‘大招’但胜似‘大招’。一方面,5000亿SLF在规模上接近一次降准,但比起降准,SLF资金成本更高,且央行在流动性安排上更具灵活性,三个月的SLF资金到期后央行收回,在短期解决流动性紧张的同时,不会导致流动性全局泛滥。另一方面,外需和房地产不给力,实体融资需求萎靡,货币供给内生性收缩。比起SLF和总量宽松工具,定向宽松支持棚改铁路等基建投资可能更具针对性。”
编辑:罗韦
关键词:SLF 流动性 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