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鲜为人知的诺门罕战役
日本绘制的《诺门罕事件要图》,原载《日本殖民地史2满洲》。
击毙东八百藏
不多时,大批苏蒙军的部队返了回来。先是轰隆隆一阵山崩地裂的炮声,紧接着就是黑压压的集群坦克向桥头的沙丘包抄上来。千余名苏蒙军士兵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扑向东八百藏的联队。枪弹声、呼喊声响成一片。暴露在一览无余的草原上,日军士兵来不及逃避,更无法躲藏,伤亡惨重。苏蒙军以绝对优势的炮火,摧毁了日军的装甲车。
日军的抵抗显得软弱无力,只好以“武士道”精神进行孤注一掷。几个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饿狼一般扑向装甲车,几声巨响,苏蒙军数辆装甲车起了火,日军士兵也被炸上了天。血战一昼夜,日军人困马乏,伤亡惨重。只有浅间小队60余人前来增援,在数倍于己的苏蒙军面前,不啻杯水车薪。
到了5月29日,日军只剩下东八百藏和十几名士兵了,他们向苏军发起最后的攻击,苏蒙军坦克蜂拥而上,连碾带压,将其收拾干净。枪声渐稀,苏蒙军开始清扫战场。
在一个荆棘丛生的洼地,蒙军骑兵第十七团团长丹达尔带两名战士谨慎地向前搜索,突然丹达尔发现不远处有个日军军官拿着望远镜偷偷窥视。于是他悄悄地绕到那军官身后。乘其不备,猛扑过去。两人搏斗了好一阵子,丹达尔才将日本军官击毙,这个日本军官就是东八百藏。蒙军也算是为沙日布师长报了仇,丹达尔立了战功。后来受到朱可夫上将的接见,并被任命为蒙军骑兵第六师师长。
当天夜里,日军第二十三师团步兵第六十四联队在队长山县武光大佐的率领下,自哈拉哈河东岸撤退。战场上共收集了500余具日军尸体,用车运到海拉尔焚烧后,作为第一批骨灰运送回国。
兴安师大溃败
7月23日,关东军在诺门罕前线集中了8万兵员,188门大炮。试图彻底消灭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蒙军,从而迫使蒙古人民共和国屈服。
上午8时,日军大炮齐射,密集的炮弹飞向哈拉哈河西岸,两个炮群整整轰击了一天,200多吨钢铁倾泻到西岸的苏军炮兵阵地上。这是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炮战,山摇地动,震耳欲聋。在炮火的攻击下,苏蒙军全线向后撤退,日“满”军拼死将阵地向前推进2公里。
守卫东岸三角高地的是伪满洲国兴安师,由于逃亡人数很多,几场战斗下来,已经溃不成军。师长只好把被打散的骑兵第五团和迫击炮团的残余士兵编入关东军。为了稳定军心,除从后方调来大批装备和食品外,又从齐齐哈尔调来1个野炮营,充实兴安师的力量。
7月25日,苏军70余架飞机向兴安师阵地发起攻击,骑兵第十二团的阵地被击破,不到两个连的残余兵员狼狈不堪地逃回师司令部。
不久,1000多名蒙军骑兵和20多辆装甲车从兴安师的后方包抄过来,苏军前头部队已逼近到前方不到200米的距离。兴安师处于三面包围之中。这时,本已无心继续为日本人卖命的士兵彻底丧失了斗志,不断逃离前线。日本关东军对兴安师彻底失去了信任,只好调日军部队接防。至此,兴安师从罕达盏、将军庙、王爷庙耀武扬威地出发,经40多天大小战斗,兵员损失过半,最终大败而归。
关东师的这次总攻由于指挥系统的混乱,战场出现了炮弹误炸自己士兵的情况。几路进军接连受阻、失利。苏蒙军的兵力不断得到加强,其主力部队并未被有效杀伤。小松原中将只好下令停止进攻,转攻为守。
这实际上宣布了日军第三次大规模进攻的失败,也成了诺门罕战役的转折点。
编辑:曾珂
关键词:诺门罕战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