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吴昌硕游走于艺术的交集
以石鼓篆书入印
在近代印坛的诸位大家里,首推的当是邓石如先生。邓石如的影响不在于他的篆刻功力有多深,而在于他开辟了“以书入印”的新路。通过这条新路,使篆刻艺术进入到别有洞天的新境界。吴昌硕就是通过这条新路进入到别有天地的最佼佼者之一。代表吴昌硕篆刻艺术最高成就的并不是他一生中的抚拟秦汉的那部分作品,而是他60岁以后,尤其是晚年70岁以后用自己《石鼓》篆书入印的篆刻作品。
观吴昌硕先生之书法杰作《石鼓》,它不仅吸取了《散氏盘》的“任意散漫”之长,同时参以秦代李斯和汉碑的潇洒奔放笔意及草书的用笔气势,更加患肆不羁、任意烂漫,使自己的独特风格达到了极致。其结体完全脱离《石鼓》原书,更趋长形而紧凑,左右结构的字左低右高的参差更为明显,虚实对比更强烈,达到了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地步。用笔上起笔如巨石坠地,顿挫分明,行笔时笔锋裹得更紧且缓慢,可谓入木三分。用墨浓而焦,且无枯燥之味,使线条古朴苍老,如千年古藤外枯而内润。从气韵上看,气势磅礴,有黄河决口一泻千里之感。在意境上则进入了如鱼脱荃、野鹤翔林、天马行空、随意纵横,以一吐胸中郁勃之气而为快的境界。这时,吴昌硕的自我感情和个性得到了充分流露。这种不因袭前人而自成一派的创新精神,是他获得如此成就的根本原因。
为了使自己的书法风格能充分地在篆刻上表现出来,吴昌硕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创造。一是在书法与印章形式的统一上,篆书以圆形为主,而印章除畸形外都是方形,为了使矛盾统一,他在书写印文时略带方意,同时又将方形的印石略呈圆意,这就使方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二是印文的书写纯属他的《石鼓》篆书,如左右结构的字都呈现左低右高之状,使布白疏密自然有致。三是为表现《石鼓》篆书的古拙朴茂的韵味,又不至于使印中线条呆板,在刀法上首创了圆杆钝刀法和“残破”刀法。
他晚年的篆书喜用浓墨焦墨书写,线条自然呈缺拙味,实中有虚。而在印面上要反映这种味道,全用切刀有损于他书法的磅礴气势,用了冲刀能够避免,但“缺拙”韵味难以表现,故他创用“残破”刀法和圆杆钝刀刻印。“残破”可以使线条有缺陷、有空隙;钝刀刻印,全凭气力刻出,自然不会平光呆板。这样,他的篆刻风格就从他的书法风格中脱胎而出,虽然这种刀法有时也有不自然处,但它给后人的启发是无穷的。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吴昌硕 画 篆法 金石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