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委员议事厅:协商民主的深圳尝试
接地气体现在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政府部门官员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必须与群众很好地对接上:议事过程中,直面市民的委员必须说与百姓合拍的语言,不能太高深,不能是空话、套话。于是,委员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用调查后的数字说话、巧用比喻、引用网络段子拉近距离……政府部门官员也是如此,如果光摆成绩,说官话、场面话,可能市民会举“嘘”,可能主持人会立即喊停,因为大家不买账。许多市民对这样一个场景印象深刻:有一期的“委员议事厅”进行到最后阶段,一位相关职能部门的官员用冗长的官腔回答市民的提问时,被王穗明当场打断;当她用朴实的表达讲解相关政策后,才赢得现场市民的热烈掌声。
接地气还体现在议事成果上:虽然“委员议事厅”设计时,提出不对所议议题做结论。但是这不意味着对议题就是一议了事。实际上,“委员议事厅”所议内容也是市政协协商内容,市政协也将根据所议问题进行再调研,然后以提案和社情民意等形式持续建言。与此同时,“委员议事厅”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听取民意的上佳途径,已有的政策,将有的决策在这里都能听到“直面陈辞”。因此,“委员议事厅”也成了政府职能部门决策的“咨询会”,并通过沟通,促成议事成果落地,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效应。“‘委员议事厅’,能很好地把民意集中起来,从而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市民政局局长杜鹏说。
8个月来,多次议事内容都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并产生了让人欣喜的成果:
市法制办特地向市政协征求正在制定中的《垃圾减量分类办法》意见并表示将加快立法进程;
市民政局在进行调研后表示接受委员议事厅提出的建议,所涉及的《养老用地管理办法》和《社区服务中心项目规定》等即将出台,养老券改电子钱包措施亦在研究中;
教育用地被挤占挪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相关问题开始被清查,教育部门也与市政协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协商;
……
从内容到形式到结果,接地气的“委员议事厅”不仅让社会各界点“赞”,也为新时期市政协走出有特色、有成效的群众路线做出了积极探索。
发挥界别优势,提高委员履职积极性和专业参与度
很好地建立起市政协各界别与市民直接沟通对话的管道,委员履职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市民面对面交流考验委员能力和智慧
“委员议事厅”确立了一个原则——主要以市政协各界别作为各期活动组织者,让界别和委员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对此,市政协各界别委员十分兴奋。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深圳市委会主委张效民说,多名政协委员在不同场合都反映,过去,市政协各界别参政议政主要是通过政协的内部议政平台来实现,而通过“委员议事厅”,各界别可以以界别的集体形象对外,这就让各界别委员产生了极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同时也提升了各界别参政议政的能力。
而对于政协委员们而言,“委员议事厅”的出现,也点燃了他们履职的兴奋点。过去,市民们对政协委员的了解,多来自每年两会期间他们的高频次亮相议政。而当“委员议事厅”提供了一个能与市民面对面沟通,向市民传达自己专业观点的机会时,委员们极其慎重地对待——和市民的面对面交流,非常考验能力和智慧,“一不小心会被问倒”,“谈得不深刻不到位,丢丑的是自己”,因此必须“有备无患”。
第四期议事厅的嘉宾、市政协委员李建华来自法律界,本来是“养老”问题的门外汉。而在议事厅开议前,他足足准备了3个月,阅读了大量资料,反复研究;对于不懂的问题,还专门请教专家,进行实地走访。最后在议事厅现场阐述的观点,都是在他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而且他的现场阐述既有实例,还有数字,非常专业、有说服力;“一张养老床贵过一间房”的描述让人印象深刻,引人深思。“‘委员议事厅’要求委员对所议问题有全方位的了解,并且通过了解、议事而持续关注相关问题,这就提高了委员履职的专业参与度。”被称为养老问题的“半个专家”的李建华说。
既当过“委员议事厅”的嘉宾,也当过主持人的市政协委员邬晓莉也认为,通过这一平台,委员们会在碰撞、交锋与反思中得到很好的提升,让自己的履职更专业、更有水平。
运行8个月,“委员议事厅”交出一份成绩亮眼的答卷。
继续实践,相信协商民主的“深圳尝试”也将不断结出甜美果实。
编辑:付鹏
关键词:深圳市政协 委员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