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我国实现6.6亿贫困人口大规模脱贫被誉为“中国奇迹”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决策部署下,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到2010年,参考国际扶贫标准,近半数中国人摆脱贫困;在我国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的背景下,到2013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5%。
--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入新世纪以来,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389元。
--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人畜饮用水问题大面积解决,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比例达到90%左右,适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
“贫困人口减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就。”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曹洪民认为,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为农村地区消费力的提升、国家经济内需的提振起到支撑作用,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5年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使中国彻底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为人类战胜贫困、为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实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在谈及中国成功减贫给世界的启示时说,中国的努力是使全球贫困和饥饿人口减少的最大因素。
短短30余年,6亿多人摆脱贫困,被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这样的“中国奇迹”何以发生,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的历史之问。
“与国外民间的、小规模的生活救济不同,中国是举全国之力,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扶贫。”在汪三贵看来,无论是扶贫资源的动员和调用,还是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推进,这种带有强烈“政府主导”色彩的扶贫模式,是中国实现快速减贫的重要原因。
两次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连续10年在“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中推出一揽子减免税费增加投入的惠农之举、号令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为近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向12万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扶贫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一大创举。
“在长期实践中,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国的扶贫实践丰富了世界减贫模式。”国务院参事汤敏如此评价。
中国独特的减贫经验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指出,中国将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贫困中脱离了出来,“我们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谱写中国扶贫开发的历史新篇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减贫成就世界瞩目,但党中央对我国贫困现状的认识依然格外清醒:
到2013年底,按照国家扶贫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
特别是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最是难啃的“硬骨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还有数千个村不通电,近10万个村不通水泥沥青路……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中国扶贫攻坚,如何完成伟大跨越,续写新的篇章,成为时代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考题。
新时期要有新思路。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扶贫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保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
--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不断推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年起,一项举世罕见、规模浩大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近1亿扶贫对象、12万个贫困村将逐步建立起“专属档案”。
一份档案一份情,一个农户一对策。建档立卡不仅是简单地登记名字,还要分析什么原因致贫,再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这项庞大而复杂的基础工作完成后,扶贫开发将告别底数不清、目标不准的“漫灌”扶贫,转而进入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到户的“滴灌”扶贫新阶段。
“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当地干部群众,做好基础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
通过对贫困的“精准制导、定点清除”,改“漫灌”为“滴灌”,可以把宝贵的扶贫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前几年每年毛收入不到1万元。今年有了针对我们的贷款政策,养牛能挣3万多元,手头也有余钱了。”得到专项贷款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双羊套村35岁的回族群众苏克元喜上眉梢。
新时期要有新创举。
“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针对一些地区以贫困为荣的不良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特别是考核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
究其根由,此前各地官员考核办法中,基本是以GDP论英雄,有了贫困县的帽子可以享受诸多政策红利。与此同时,扶贫工作基本没有进入考核体系,一些地区的转移支付资金多成为县里满足政府运转的“饭碗”,而非扶持农民脱贫的“追加资本”,形成“富县”与“富民”两层皮现象。
对此,2013年底,在党中央的部署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6项扶贫开发工作创新机制,排在首位的就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
“这项改革可谓切中要害。”汤敏认为,在新机制作用下,今后贫困地区党政干部将不再被GDP考核所束缚,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将引导地方官员真正把群众生活冷暖放在心上,全力扶真贫、真扶贫。
思路引领政策,改革决定成效。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勇于突破,一个又一个扶贫新亮点蓬勃涌现:
--贵州省实施“生态扶贫”工程,拟用9年时间将200多万贫困人口搬出大山,拔掉“穷根”。从深山里搬出的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堕却乡移民毛二平激动地说:“只要能从山里出来,就一定会有出路!”
--甘肃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措施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省、市、县、乡四级40万名干部联系全省40多万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
--宁夏六盘山地区依托旅游扶贫,2013年固原市接待游客量219.8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8.89亿元。当地已有2万多农户通过发展农家乐、果树采摘、手工艺品和土特产销售等方式参与旅游产业发展。
--安徽省金寨县在全县贫困家庭中筛选出1000户特困群众开展“光伏扶贫”,在贫困家庭的屋顶建起“光伏电站”。沙河店村村民方荣军说,现在不但用电不用再花一分钱,电站还能赚钱,一年能相当于多养两头猪的收入。
……
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从“解决温饱”到促进发展,缩小差距;从数次扶贫攻坚行动到“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的强音,中国人民与贫困的战斗逐步走向“决战”之势。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以创新鼓起扶贫攻坚的风帆,就一定能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谱写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新篇章!(参与采写:吴晓颖、邹欣媛)
编辑:付鹏
关键词:党中央 脱贫 中国奇迹 扶贫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