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拍卖价只是风向标而非计价器

2014年10月21日 10:07 | 作者:廖敏 | 来源:南国早报
分享到: 

拍卖价只能作为藏品定价的参考。

拍卖价只能作为藏品定价的参考。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廖敏

 

  伴随着国庆黄金周的结束,苏富比、保利和嘉德在香港的秋拍也相继落幕。从目前发布的信息来看,虽然今年“三大行”的秋拍总成交额不及去年,但其中不乏高价拍品。南国早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收藏人士将拍卖会成交价格当成藏品的定价标准。对此,资深收藏专家指出,“三大行”的市场定位是高品质的藏品,对于普通藏品来说未必具有可比性,更多的是参考价值,盲目将其当成藏品计价标准并不理性。

 

  市场

  “大拍行情”推高藏品身价

 

  从“三大行”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的香港秋拍不乏亮点。比如,苏富比的“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专场,一夜之间就刷新了9项个人世界拍卖纪录;保利12场专场总计呈现了近2300件拍品,共有十多件拍品以超过1000万港元成交,其中多件拍品刷新艺术家个人纪录。记者走访发现,“秋拍行情”的影响已经悄然传导到南宁收藏市场,相关拍品不仅引起藏友关注,藏品价格也有走高的迹象。

 

  “透过今年苏富比、保利和嘉德在香港的秋拍,可以看出现当代书画艺术品继续走热。这种行情将会对内地收藏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南宁资深藏家刘云海表示,苏富比的“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专场,刘小东的《违章》拍出全场最高价6620万港元,刷新了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保利的中国当代水墨拍品也受到市场热捧,崔如琢《百开团扇》以近1.3亿港元成交。

 

  刘云海说,近年来,南宁有部分藏家开始关注现当代书画艺术品,也敢于到大拍卖会上去买东西。随着“三大行”秋拍透露出当代书画艺术品走热的信号,市场上的相关藏品肯定会迎来一波涨价,“我此前看好南宁某藏家收藏的一幅现代名家油画作品,价格也基本敲定了,但是国庆节过后,对方表示不想出手了,估计是价格问题”。

 

  记者走访南宁几家古玩市场也发现,部分在“三大行”秋拍中拍出好价钱的古玩艺术品,也被市场人士当成了定价参考,纷纷调高了此前的价格预期。

 

  探讨

  拍卖价是不是“市场指导价”

 

  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格,是不是真的可以当成收藏艺术品的“市场指导价”呢?南宁多位资深藏家表示,近年来,拍卖市场的行情,特别是苏富比、保利和嘉德等大型拍卖公司的拍卖会成交价格,确实对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是,如果一味地以大拍成交价来作为藏品的定价标准,也不现实。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拍卖价 风向标 计价器 藏品 拍卖平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