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作家陈忠实:将入党时庄严宣誓的誓言永记心间
乡民首先关注的是自己村子里的干部的公允与清廉,这是直接涉及他们生存的切身利益的事
问:据您观察,反腐败工作对农村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农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还有怎样的期待?
陈忠实:对于惩治腐败,乡村群众也是拍手称快,自不待言。这项工作的深入,对乡村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与反腐工作相伴的“八项规定”的实施,区县和乡镇干部的群众路线的意识强化了,纷纷下乡走村串户,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和困难。往常是基层(尤其是村子)干部和村民有问题有困难往上跑,甚至跑多次都不能得到解决;现在是区县和乡镇干部往下跑,把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当场解决,获得实效也获得赞誉。领导作风发生了变化,也让乡民重新产生对党的信任。
乡民首先关注的是自己村子里的干部的公允与清廉,这是直接涉及他们生存的切身利益的事。村子里涉及土地承包,土地被征赔偿款的分配和使用,以及各种公益款的使用等等,多有干部贪占的事发生。再如村级干部选举,以钱买选票或以物换选票的事件也不少见。乡村群众自然期待这些腐败现象能尽快得到根除,让那些清廉公正的人作为他们的领头人,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干部和村民的矛盾,才能使一个个村子获得和谐,这是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一个基础性因素。
干部面临选择,当须自我把握。前提自不必说,出于公心,造福社会
问:您在《六十岁说》中讲道,您的人生有两次关键的选择。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许多选择,您觉得您的人生抉择,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尤其是对党员干部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如何取舍?
陈忠实:“启示”确凿不敢说。道理不言自明,每个人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境遇各不相同,这种境遇既有那个时段社会生活的大背景,给某个个人提供选择的机遇或制约,也有纯属个人本体能否具备适宜选择的基本条件,大约只有在两个方面都契合的境遇里,才可能实现人生重要一步的选择和跨越。
对干部面临多种选择时的“取舍”也不敢妄谈。如依我的体会,当须自我把握,尤其是个人的兴趣和优长,适宜何种事项的展示和发挥,即使在遭遇困境和挫折时,我想也不会发生懊恼情绪的“一锤子买卖”,因为个人的兴趣带有先天性的基因,很难改易……前提自不必说,出于公心,造福社会。
家风正,影响给孩子心灵和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
问:您曾说过,在您变换种种社会角色的几十年里,父母每每送您出门和迎您回家时的眼神,都给您一个永远的警示:“怎么出去还怎么回来,不要把龌龊带回村子带回屋院。”请您谈谈家风对一个人成长、成材的影响,家风对于社会风气、党风政风的影响。
陈忠实:组成社会最为基础的是数以亿万计的家庭,而家庭也是各个不同的,城市和乡村家庭有很大差异,干部家庭、知识阶层家庭、市民家庭和乡村家庭等都有典型的大差异,而同一类型即如市民家庭或如乡村的普通农家,也有各个不同的家风。然而在我看来,有一点当属共通的,即是要孩子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我在民间听到过这样的话,无论长大了成龙成凤,或是扛镢吆牛耕种,那要看个人的造化,但无论如何不能学瞎。瞎在关中人意识里和坏是同义词。学瞎就是沾染坏习气坏毛病而成为坏人,关中乡村人不说坏人说瞎人。就我的印象,即使乡村文化普遍低的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训导和教育,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总是担心儿女染上瞎毛病。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童蒙时期,家风对孩子就有一种直接的也是终生的影响;教育既在言语开导,更在父母行为垂范;同居一室,父母处事处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身边的孩子。
家风正,影响给孩子心灵和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当有一种本能的拒斥的自觉。家风对人的气质的影响很重要,也仅是一面,更不可或缺党纪国法的警示,还有个人进入社会不可淡忘的修养。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陈忠实 反腐 党员 党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