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和田玉·苏州工”研讨会关注和田玉材料与工艺的协调发展

2014年11月02日 20:27 | 作者:付裕 邢贺扬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央美院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于明:和田玉材料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材料本身就有美的特质,并且以玉为首。但是,近些年,研究和田玉材料本身的文化内涵较少,所以,我目前对和田玉本身的功能进行了以下八个方面的总结,其分别是:通天功能、通神功能、娱人功能、显贵功能、辟邪功能、保健功能、吉祥功能和美化功能。

 

  通天功能,距今4000年到8000年新石器时代,古人用玉与天沟通。简单的说就是把玉做成各种器型,然后用这种器型缝在一件衣服上,当古人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他们认为玉本身就能够通天。

 

  通神功能,通常所说的神就是当时人的祖先,人要和祖先怎么样交流呢?在西周时,大部分人是通过玉来和祖先交流的。比如说,手里握一块玉或者说身上戴一块玉,当时的人通常认为是在和祖先对话进行交流。

 

  娱人功能,玉在春秋以后就成为古人道德思想上一种重要的载体。

 

  显贵功能,在古代,玉是表现贵重的标志,皇帝的玉玺就是用玉来显示的,国家重器也是用玉来做的。

 

  辟邪功能,汉代就有很多辟邪器,比如屋里的摆件,汉代人戴在身上饰品,其就认为都具有辟邪的功能。

 

  保健功能,在南北朝时期、东南末年以后,玉有被当做药物服用的记录,说具有安神的作用。

 

  吉祥功能,玉可以表明吉祥的祝福。比如说小孩考大学戴一块鲤鱼跳龙门的牌子,就是这个意思。

 

  美化功能,佩戴玉是为了达到装饰美化自身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玉本身虽然具备以上功能,但要雕琢成器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玉虽然漂亮,但不经雕琢就如同石头。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加工的玉,没有文化的注入。只有经过艺术家的雕琢,把玉本身的能量和人工雕琢的美结合才能最大的发挥作用。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5 6 7 8

关键词:苏州玉石文化节 和田玉 苏州工 研讨会 陆子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