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研究称蒙娜丽莎是中国奴隶 背景是中国景观
媒体来源:参考消息网
近日,根据意大利史学家暨小说家帕拉蒂科的研究,收藏于卢浮宫的旷世名画《蒙娜丽莎》的画中人就是达芬奇的生母,而她有可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奴隶。对于《蒙娜丽莎》的研究一直从未停止过,各方各执一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帕拉蒂科过去20年在香港生活及工作,研究其祖国与中国过去500年来的关联。帕拉蒂科在两年研究期间发现的文件中,找出达芬奇与远东地区之间的关联,并构成其预定明年出版的最新着作《列奥纳多·达·芬奇:迷失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国学者》的论述基础。帕拉蒂科对香港《南华早报》表示:“达芬奇父亲的1个富有客户,拥有1名叫做凯特里娜的奴隶。1452年达芬奇出世之后,她即从文献上消失。她从此不再于当地工作。”
帕拉蒂科说,根据部分史料,达芬奇的生母据信名字就叫凯特里娜,是当地的佃农。但他的新书指称,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达芬奇的母亲是奴隶。
为了支撑他的理论,帕拉蒂科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国充斥东方奴隶。他又表示,达芬奇的特定生活与工作面向显示,他和东方世界有一种连结,如达芬奇左手写字,从左写到右;他吃素,这在当时并不常见;蒙娜丽莎可能是他母亲的肖像,这点著名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1910年已提过;蒙娜丽莎画作背景是中国的景观,甚至她的长相看起来都像中国人。
帕拉蒂科说,他相信解开谜题的唯一途径,是采集达芬奇在佛罗伦斯部分亲戚的DNA作比对。
从《蒙娜丽莎》被世人所知以来,人们对于画作本身和画中人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以下是各方对于画作及画中人的研究成果:
达芬奇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由法国巴黎卢浮宫收藏
1. 研究认为:《蒙娜丽莎》或是史上首幅3D画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巨匠,除了艺术,他还涉猎解剖学、地质学、植物学、制图学、数学和文学等等。他不仅因《最后的晚餐》和《维特鲁威人》等名画而备受称赞,还因在乐器设计、水力学、机关炮设计以及飞行器设计方面的才能而载誉世界。因此,说达·芬奇创造了历史上第一幅3D图像,或许不会有问题。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的报道,德国研究人员克劳斯-克里斯蒂安·卡本和薇拉·赫斯林格,在研究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报告中提出了上述说法。两位研究人员对巴黎卢浮宫内的《蒙娜丽莎》画作和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内展出的另外一个版本的《蒙娜丽莎》进行了深度分析,得出结论说这两幅画作合并可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幅立体图像,换句话说,可能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第一幅3D图像。
卡本和赫斯林格将卢浮宫内的《蒙娜丽莎》和普拉多博物馆内的画像进行了并排对比。他们称两幅画作之间有一点点视觉偏移,这就意味着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创作而成的。普拉多博物馆内的翻版画作2012年公之于众,它有可能是达·芬奇自己完成的,也有可能是他的一个学生绘制的。卡本在写给《生命科学》杂志的电子邮件中说:“当我最初把两幅画作并排对比时,我明显发现它们在视觉上有着细微但明显的差异。”
他写道,对比发现,画家创作普拉多博物馆内的《蒙娜丽莎》时,角度明显更偏左。两位研究人员决定计算画家创作这两幅画时的位置,结果发现水平差距约为2.7英寸,碰巧非常接近人的双眼之间的平均距离。
他们于是做出了达·芬奇创造了3D画像的假说。卡本和赫斯林格推测,画家创作卢浮宫版《蒙娜丽莎》和创作普拉多博物馆版本时的两种角度,可以生成一幅3D画像。当这两幅画作相互覆盖时,你就会看到一个立体的3D效果。
2. 真正的蒙娜丽莎已经535岁了?
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6月16日发表题为《真正的蒙娜丽莎已满535岁了》的文章,作者为黛安娜·黑尔斯。
文章称,没有街道以她的名字命名,没有门牌标识她的住址,虽然她的神秘微笑打动了无数人,但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原型、出生于1479年6月15日的丽莎·盖拉尔迪尼在自己的家乡几乎没有任何踪迹可循。经历数个世纪的湮没之后,佛罗伦萨计划6月举办节日,为这位最广为人知的佛罗伦萨女子庆祝535岁生日。但是这位人人认识却无人了解的女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文章称,蒙娜(蒙娜在意大利语中是女士的意思)丽莎·盖拉尔迪尼来自一支古老的托斯卡纳骑士家族,该家族曾统治着基安蒂地区大片土地,后在佛罗伦萨定居。这一家族是最富有、最好战的封建军阀之一,而他们的暴烈脾气更是鼎鼎有名。
到丽莎出生时,盖拉尔迪尼家族的荣光已经黯淡。丽莎的第一个家是工人阶级聚居的肮脏街区里一个羊毛店改建的,后来丽莎的祖父母在佛罗伦萨皇帝党路租了几间房子,和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的住处只有几步之遥。15岁时,丽莎嫁给了一个鳏居的丝绸商人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丈夫的年纪几乎是她的两倍。德尔焦孔多是一个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人,他横扫佛罗伦萨,唯利是图。只有一个人能平息他暴躁的脾气:这位女子是他长子的继母,之后又为他生育了6个孩子。
文章说,蒙娜丽莎的人生经历了佛罗伦萨历史上最骚乱的时期——战争、反叛、侵略和围困几十年延绵不断——但这也是世界上艺术创造最勃发的时期。而在璀璨如星的艺术家长河中,光芒最耀眼的便是莱昂纳多·达·芬奇。达·芬奇于1503年前后开始创作丽莎的肖像画。
为什么这位举世公认的文艺复兴天才拒绝了更显赫的委托、偏偏选择这位24岁的佛罗伦萨女子做自己的模特呢?细细研究过丽莎的个人历史后,作者认为,这位拥有过人洞察力的大师发现了丽莎的特别之处,也许就是盖拉尔迪尼家族那种不屈的精神吸引了他。达·芬奇此后一直把丽莎的画像带在身边,在画像上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绘画技巧和人生感悟。
1506年达·芬奇应召到米兰完成一幅争议已久的作品时,丽莎的家族正遭受个人危机和政治巨变的打击。丽莎的第六个孩子焦孔多出生仅一个月便夭折了;她的妹妹因为没有嫁妆而被迫进入了修道院,被人指控和当地男青年在深夜聚会,行“淫秽之事”;她的女儿卡米拉12岁时来到修道院,19岁时便去世了。
丽莎不安分的丈夫则两次面临着放高利贷的指控,并以梅迪奇家族同情者的罪名而短暂地受到关押,不过后来这个家族再次执掌权势后他也随之东山再起。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73岁去世前,安排他“品格高贵”的妻子与他们的儿子皮耶罗生活在一起。然而,丽莎来到了最小的女儿玛丽埃塔所在的圣奥尔索拉修道院。1542年63岁去世时,她不顾丈夫的嘱托,选择在修道院中长眠而不是安葬在家族的墓地。法医们希望能从不久前在该修道院出土的几具尸骨中找到她的遗骸。
达·芬奇最后一位保护人、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把这幅作品放在枫丹白露宫奢华的盥洗室内。路易十四后来把“她”请到了凡尔赛宫。被《蒙娜丽莎》倾倒的拿破仑一直把这幅画作安放在他杜伊勒里的卧室内。在卢浮宫展出两个世纪后,这幅画仍然是人们诗歌、剧作、歌曲灵感的来源,对它的复制、模仿更是数不胜数。这是为什么呢?
文章认为,达·芬奇的这幅名作不但在透视、比例和光学上取得了突破,进行了艺术的革新,而且他独特的渐变技法也为丽莎·盖拉尔迪尼的这幅肖像注入了生气。在她的眼神中、尤其是她的微笑中,人们能够看到、感受到一个真正的女人的灵魂。而我们对她了解越多,这位自豪的佛罗伦萨女子、女儿、妻子、母亲和艺术家的缪斯就越令我们着迷。
考古学家称发现蒙娜丽莎遗骸
编辑:付裕
关键词:蒙娜丽莎 中国奴隶 中国景观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