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谜一样”的A股巨资从哪里来?投资者警惕“泡沫”后的风险

2014年12月12日 08:41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但这,显然并不足以支撑起不断刷新的“天量”。

  “与以往的历次行情不同,本轮行情中成交量的巨幅放大与各种形式的融资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一轮‘杠杆上的牛市’。”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说。

  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显示,截至12月8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已高达9080亿元,短短一周内猛增576亿元。按照这一速度,年内融资余额突破万亿元规模几成定局。而这个数字在2013年末仅为3435亿元,在本轮行情启动前的4月末也刚刚超过了4000亿元。

  “使用融资杠杆的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较大,其中以投资规模在10万元以上的中户和大户为主。”一位券商人士说。

  事实上,还有更多的途径在为股市“加杠杆”。华泰证券认为,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与信托产品的配资、与券商“两融”的收益互换等方式入市,成为本轮市场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另有业内人士估算,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池借道伞形信托“曲线入市”的规模可能高达1500亿元至2000亿元。

  在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看来,公募基金尤其是具备杠杆效应的分级基金B份额出现大规模净申购,其中以军工、券商、金融、地产等投资方向的基金最受青睐,此类杠杆基金吸引了大量资金间接流入股市。

  此外,伴随线上配资平台和线下配资公司的出现,庞大的民间资本以“借钱炒股”的方式源源不断流入股市,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股市的“杠杆”。

  警惕“去杠杆”导致“踩踏”

  今年以来,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央行先后通过定向降准、降息等手段释放巨量流动性,试图降低融资成本。但由于银行“惜贷”,趋松的货币政策并未能顺畅地从银行间传导到实体经济。流动性停留在金融体系,造成了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

  来自华泰证券的观点认为,今年以来的股债同涨,显示了金融资产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局面。而宽松的流动性催生了股市泡沫化的过快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沪深股市持续走升,逐渐积聚的投资风险也开始骤然爆发。12月9日,沪深股指双双暴跌5.43%和4.15%。银行和能源两大权重板块出现在领跌位置。而在A股成交量分别登上7000亿元和1万亿元两大台阶的当口,这两个“巨无霸”板块都分别充当过领军角色。

  究其原因,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8日晚间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债券回购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称,暂不受理新增企业债券回购资格申请等,债市“降杠杆”对股市形成重创。

  在华泰证券看来,推动本轮A股上涨的资金是带杠杆的,因而对下跌具有“自循环的加速效应”。债市调整带动股市资金开始撤出,从而导致股指大幅下挫。如果央行没有释放流动性来应对,股市很可能继续受到冲击而调整。“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央行的态度将决定短期市场调整的幅度。”

  经历过多轮完整牛熊周期的业界人士和股民,恐怕仍对2007年A股由历史高点回落时的惨烈状况记忆犹新。

  对于当下的A股而言,具备助涨助跌特性的“杠杆”加入,将令泡沫破灭后的风险成倍放大。对此,投资者应有足够的警惕和心理准备,慎防“去杠杆”过程中的“踩踏效应”。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A股 泡沫 股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