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赵长青:澳门 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澳门,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在我年轻的时候就曾想,有朝一日一定要迈进这道“门”,走进这道“门”里面好好地看一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一洗百年耻辱,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我内心的激情又一次被点燃,走进“门”里好好看一看的愿望更加强烈。时隔几年,应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之邀,我于2006年的11月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澳门,一睹她的风采、气度和神韵……
从那以后我接二连三地走进澳门。最近的一次就是不久前澳门驻军部队为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举办的书画展及笔会活动。我又一次踏上这片热土,又一次感受她的气韵、神采和情怀,真是不胜欢喜与感动。澳门这个地方确实与众不同,每次来都有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每次离开都惦记着下次何时再来……
澳门,历史不是很久,但文化积淀却相当丰富;地方不是很大,但文化内涵却相当特别;景致不是很多,但留在脑海里的、耐人回味的气象却时常涌上心头。记忆最深刻的、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应是澳门书法家协会连家生主席所带给我的书法印象。连家生的书法让我感到澳门有着一片蔚蓝的天空,一片宁静的港湾,一片文脉深厚、诗书并茂的净土。当你走进澳门深处的时候,那一条条老街的门铺里会飘出淡雅的文韵和那醉人的墨香……
几次与澳门回归相关的书法活动,尤其是在连家生主席的身上,我能切身感受到他诗文的厚重、书法的灵动。连先生幼承庭训、聪颖好学、兴趣广泛,尤喜作诗临书。自上世纪80年代初移居澳门后,在澳门创办第一家书法团体——艺林书法学会,1996年发起成立澳门书法家协会,形成了澳门独特的令人刮目相看的书法现象。
澳门有许多书法爱好者,我也是通过连先生接触到了澳门各界的书法爱好者。从这些书法爱好者的身上我感受到,澳门人心态平和、为人淳朴厚道、处事严谨、富有人情味。我在与他们交往中感到亲切自然,走得很近如同兄弟。我觉得这与两地文化认同感有关,或者说澳门的回归是人心的回归,而人心的回归方是真正意义的回归。
从书法现象到对人的印象,再联想到那些印在记忆里的景象,自然会勾起内心的波澜和诗意的冲动。从澳门八景谈起,最令我产生创作灵感的应是那座永立心头的牌坊。大三巴牌坊(RuinsofSt.Paul),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已成为澳门的一种象征。它的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大三巴的艺术雕刻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2005年,经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便成为澳门历史重要组成部分。我每次来澳门,大三巴是我必到之地。每到此处就会想起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澳门》,他激荡在诗行间的爱国情怀不由地在我内心产生着共鸣。“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血泪染成的悲歌在澳门回归的那个夜晚唱响,成为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1999年12月19日夜,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灯火通明,红绿两色的葡萄牙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像帆一样滑落。20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和绿色带有莲花图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旗按时升起……
大三巴牌坊,在阵阵清风的吹拂下巍然耸立,它好像在诉说着百年的历史变迁,诉说着回归10年、15年的生动变化……写到这里我想以我的那首大三巴感怀诗作为此文的结尾:
一面残墙百年霜,泪染雕痕几悲沧。
远望莲花开气象,墨舞古道放心香。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 赵长青)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澳门 神往 赵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