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刘慈欣谈中国科幻文学困境:现实的引力太大

2014年12月16日 08:54 | 作者:魏新丽 | 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现实的引力太大,动力不足

 

  《星际穿越》的主题是穿向未来,其实穿越在中国并不冷门。不过,国人喜欢向前穿,往深邃的历史里穿。

 

  立足现实,向前看,还是向后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武侠大师黄易的《寻秦记》开了穿越小说的先河,穿越剧和穿越小说热度一直不减。晴川穿回清朝去当宫女,上演宫心计,让观众看得过瘾。

 

  由此看来,穿回古代去改写历史,而不是穿到未来去创造现实,似乎更合中国人的胃口。

 

  中国的历史穿越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毕竟是五千年的历史,随便穿到哪个朝代,都挺吸引人眼球的。西方不然,尤其是美国,几百年的历史,向前穿越没什么可穿的,那就索性往后看。

 

  相较而言,在中国,尽管科技兴国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实力还是有差距。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科幻高潮正好对应‘科学的春天’,1999年科幻高考作文题引发的热潮对应科教兴国战略,而今‘三体热’隐隐对应中国的大国崛起、航天战略和互联网精神。”三丰说。

 

  科幻在中国的发展,一直离现实太近,向未来穿越的动力不足,就像刘慈欣说的,现实的引力太大。

 

  但科幻应该是立足现实,投向更远的远方的。“科幻最大的作用是提出问题,提出那些传统文学没有提出的问题,思考那些行走于坚实大地上之人视野无法企及之处的问题,甚至超越时空的界限。”陈楸帆说。

 

  科幻作者和科幻迷是来自未来的人。“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萤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野草一样蔓延。”刘慈欣在《我们是科幻迷》里如是写道。

 

  “科幻作家就像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可能很多人会视其为疯子,但确实会有很多人因为他的疯言疯语而开始仰望星空。”陈楸帆说。

 

  可是,习惯脚踏实地的中国人,何时才会抬头仰望星空呢?

 

  或许就像网友江波在《新科幻》停刊时说的,“时间会有合适的出口”吧,我们期待着。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刘慈欣 中国科幻文学 现实 困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