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老师给小学女生发“迟到大王”证书引热议 后承认此举不妥
女生父母在外打工
平日她跟着姑姑、奶奶生活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小欣,稚嫩的声音从电话一端传过来。小欣说自己前天迟到,是因为周一早上从奶奶家出来的时候,没有等到公交车,和另一个同学拼车过来,“结果又在路上堵了车,所以才迟到了。”她到了学校之后,老师什么都没有问,就发了一张“迟到大王”的奖给自己。
前天晚上,表姐接完小欣,就去一个诊所打针。小欣又哭又闹,吵着要回家,诊所里其他人看到小欣拿的这张奖状,就顺手把照片发到了微博上。
问起她在学校的表现,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满是委屈。
小欣的父母今年3月去了天津打工,当时小欣住在下垟镇奶奶家里,成绩下降得很厉害。随后,小欣妈妈就把孩子托付给小欣的姑姑,“孩子周一到周四住在姑姑家,周五到周日再回奶奶家”。
心理教师:
此举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温州中学高级心理教师曹钢老师告诉记者,当事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在于敦促孩子守时,也给其他孩子一些警示,但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减弱同学对她的接纳性。
“这个奖状会带来一种标签效应。”要么导致小欣认同“迟到大王”的名号,破罐子破摔,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要么督促她早起守时,但是因为引导方式不当,对她的自信程度和团体氛围都有影响。
曹老师说,其实,当时教师完全可以做正面的引导,比如问同学们“最近迟到次数减少的人有多少?”“最近进步最快的是谁?”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小欣迟到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班级的认同感低,如果老师经常批评学生,会导致孩子抵触上学,对班级的认同感降低;另一方面,天气变冷,孩子起床和出门的阻力会加大,是比较容易迟到。
至于老师颁发进步奖给小欣,可以当作一种鼓励,“但这种转变不可以太快,需要一个过渡,”不然会引起孩子在认同上的茫然。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迟到大王 迟到 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