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为了捍卫蓝天白云,持续三年1号提案关注,融进这场人民战争——

河北省政协持续关注 打好“雾霾治理攻坚战”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如此,人定胜霾

2015年01月05日 10:59 | 作者:原哲 秦志勇 司晋丽 任会君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硬碰硬,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付志方主席提出了“治霾三思维”:

  系统思维。要考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整体规划、综合施治,统筹协调、协同推进。要摸清家底、科学施治,分步骤、有侧重、体现连续性。不能只靠环保部门一家,需要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政协也概莫能外。

  辩证思维。当前,河北面临着四大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总量减排任务重与企业负担大、减排支撑项目少的矛盾;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盼越来越高和参与环保的自觉性不高的矛盾。为此,必须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退”和“进”的关系、“防”和“治”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创新思维。发达国家的空气污染,是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我们则在改革开放二三十年积累后就集中爆发,情况更为复杂。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模式,而要边学边改、创新着改。要“改得动”,又要“可承受”;要运用新技术;要建立完善“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新机制。

  攻坚战、持久战、保卫战

  围绕政协1号提案的督办,燕赵大地打响了一场治霾的人民战争。

  季树志,50岁,朴素且专注。他是石家庄高新区扬尘监督员。

  12月16日傍晚。记者来到高新区一处建筑工地。风大,挺冷。与他偶遇时,季树志正在巡查,偌大的工地干净整洁、无尘土飞舞。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金珂锐介绍,目前,他们共有在建项目55个,单体工程259个。为了严控严管工地扬尘,高新区自加压力、自掏腰包,聘用了96名像季树志这样的扬尘监督员。“我们制定了网格化监管机制,24小时监管。每个工地建有局领导、处领导、监督科长、责任人、扬尘监管员等5级监管制度。”金珂锐说。

  “你热爱这个工作吗?”记者问。

  “热爱。”季树志答,“我感觉责任重大。”

  因为爱与责任,季树志在坚守。高新区人在坚守,石家庄人在坚守,全省人民都在坚守。

  石家庄市政协主席王华清说,省政协1号提案出台后,市政协也将2012年、2013年两年的1号提案锁定大气污染防治上。省市政协同步合拍,形成了联动之势。

  在1号提案的推动下,2013年9月,石家庄市成立了大气办。市大气办有70个人,分为11个组。其中7个是督导组,分别到24个县市区,扎根下来,天天检查。

  河北华电裕华热电有限公司是大气办监控的一家企业,负责省城1800万平方米区域内居民冬季供热。公司副总经理孙治滨带记者参观了两台机组,现代、先进、环保、井井有条。孙治滨说,他们先后投入了5亿元人民币对设备进行了改造,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结果显示,所有机组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市大气办副主任马玉辰说,大气办专设了驻场监督员,负责对裕华热电这样的重点企业进行实时监控。

  石家庄是全国重要的医药化工基地,这类企业的污染是一个重要污染源,治理得好,将会对改善大气质量发挥积极作用。12月18日下午,记者一走进河北以岭药业集团产业园,就被两个特大型的白色圆球吸引住了。总经理吴相君介绍,这是收集沼气的柔性贮气膜,集团主要生产科技中药,药渣每年产生的沼气量为460多万立方米,每年节约能源900多万元。

  这种力量,在河北奔腾。

编辑:付鹏

关键词:河北省政协 政协委员 付志方 雾霾 雾霾治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