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四川一政协委员眼中的职教困境
在刘勇刚看来,这形成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职业认知,直接结果是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到一线工作,家长也不愿意孩子进入职业院校。“这违背了‘崇尚一技之长,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多样化和岗位需求多元化职业发展理念,阻碍了职业技术工人的发展。”
这次政协会议开始之前,刘勇刚正在德国出差,参加了德国慕尼黑建筑工艺材料展。“看了确实让人汗颜!”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感叹。
在他看来,四川是劳动力大省,但不是劳动力强省。他分析:我们市场上有很多产品不达标,且鲜有精品;而德国、日本的产品在细节、品质上体现了发达国家的严谨与追求。他总结,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的。
他向副省长建议,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长效激励政策,构建职业教育政企校联动机制,并加大监管力度。
谈到具体问题,他呼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职业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发放的监管力度。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必须强化企业实践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对于没有参加实习或者实习不合格的学生坚决不予发放,等等。
“努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各类证书的含金量,也就是说,提高学生的质量。”刘勇刚说。
他还建议,要对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各方主体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纪违规、弄虚作假的学校、企业和学生严处,彻底杜绝“滥发证、发假证”的现象。
刘勇刚说,我国职业技术的现状与曾经的德国和日本很相似,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从单纯拷贝到尝试做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完成了转型,“中国也可以”。
刘勇刚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份建议,题为《关于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政企校联动机制,助推我省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提交给了大会。
界别讨论会后,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找到刘勇刚,希望拿走书面建议,交给省政府相关领导。
编辑:薛鑫
关键词:职业教育 办学 政协委员 四川 职教困境 中国经济升级版 歧视蓝领 歧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