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每次20人左右的小规模会议,如何影响决策?又有哪些问题是“双谈”关注的?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直接向部委提出意见
俞正声亲自主持“双谈”
会议由俞正声亲自主持。一般而言,需要全国政协主席主持的会议并不多,多为程序性会议。比如每年3月的政协全会,平常时间的常委会、主席会等,最密集也不过一月一次。自从“双谈”制度建立后,俞正声每两周就要主持一场座谈。而且俞正声本人也对“双谈”格外看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陈惠丰曾透露,有一次俞正声在外地视察,由于视察时间与座谈会冲突,为了能够亲自参加座谈会,他建议将会议改期,后来对座谈会会期进行了调整。在陈惠丰看来,俞正声亲自参加,确保了座谈会的规格和力度。
财政部至少参加10次“双谈”
每次双周座谈会都会邀请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听取意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住建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已经成为“双谈”上的“常客”。据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双谈”最常邀请的部门是财政部,高达10次之多;国家发改委、人社部次之,达到7次;教育部6次,住建部5次,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各4次,民政部3次。
委员张震宇曾表示,“有国家部委领导参加,无形当中就加大了协商的力度,促进了协商成果的转换。”
“双谈”时直接向部委提出意见
每年的“双谈”尽量兼顾各个党派团体和界别,让各部分都参与进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施杰曾两次被邀请参加“双谈”,他认为,“双谈”第一个特点就是及时性,议题都是当下社会发展、国家发展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针对性,通过这个平台向部委提出的意见都是十分直接的,不论是正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还是规划发展蓝图。而且还具备专业性,参加的委员对会议主题都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和研究。
每年20次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与全会、常委会形成了人民政协的议政体系,每年1次全会、4次常委会、2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420”格局已经成为全国政协履职的新常态。
聚焦
“双谈”前半年开始调研 经济环保权益保障最热
“双谈”大部分议题来自于年度协商计划,而制定年度协商计划也是本届政协一个创新。还有的“双谈”议题是根据中央所需协商问题酌情安排,或由政协主席亲自命题。
对于“双谈”的议题,俞正声多次强调“题目要小”,他在十二届政协二次全会开幕式作报告时就表示,“不求题目大,求切中要害”。他希望从关系全局的小问题入手,选准一个切入点,真正把它研究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切实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去年“双谈”议题七成来自年度协商计划
陈惠丰参加过几次“双谈”的组织和筹备工作。他说,制定“双谈”议题,要研究党和国家的重大关键性课题、存在争议的问题、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课题。
陈惠丰介绍,“双谈” 的大部分议题来自于年度协商计划。而制定年度协商计划也是本届政协的一个创新。2013年起,全国政协制定和实施了年度协商计划。协商题目由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推荐。最终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定通过。
此外,还有的“双谈”议题是根据中央所需协商问题酌情安排,或由主席亲自命题。2014年的20个议题中,15个来源于年度协商计划。
来源于年度协商计划的议题一般委员们前期都会进行调研。例如去年11月27日召开的第22次“双谈”,议题为《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去年3月至5月,全国工商联在连续三年对中小微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组成6个调研组,深入15个省市调研,其间召开了19场政府部门座谈会、58场企业座谈会。全国政协经济委也组织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多个省市区。“双谈”当月月初,经济委还邀请了19位相关领域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中小微企业代表,进一步理清了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总体思路。
编辑:付鹏
关键词: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政协 全国政协委员 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