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90后迈入被逼婚一族 家长选婿要有颜有钱有学历
为“反逼婚”,青年走上街头
有评论认为,由于过去人们价值观里有适龄成婚、生活要遂父母心愿的因素,所以从前鲜有逼婚现象。如今时代转变,父母一代仍以传统生活模式规制下一代,但年轻人已经开始在观念和行为上产生了某种不顺应,最终造成了代际间观念的分裂和冲突。
这种情绪在今年2月伊始曾得到一次小规模爆发,一组“上海女青年举牌抗拒父母春节逼婚”的图片引发舆论关注。图片中,五名女青年高举“妈,过年别逼婚”的标语现身闹市区,以无声的方式抗议家人和亲友的逼婚行为。
这次行动的发起者之一李立霄是名90后男生,据他介绍,这次行动中有名参与者已经28岁,被家人每周组织一场相亲,如此安排令人身心疲惫。“这已经不能再奇葩了”,李立霄说。
谈到自己,李立霄直言,自己虽然有女朋友,但双方的父母都恨不得孩子们今年就完成婚姻大事,“好烦,孩子都养不起,结婚等着离么?”
李立霄说,希望通过上街举牌让更多的人关注被逼婚的群体,也希望各位父母亲戚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想传达的并不只是“反逼婚”,更重要的是“主宰自己的人生”。
另据李立霄介绍,和大家结识于网络已经一年有余,看到他们整天吐槽自己被催婚的事情,自己便鼓舞他们“把幸福握在自己手中”。虽然大家是网友关系,但李立霄坦言,“其实有时候,人更愿意跟陌生人倾诉,没有负担。”
不过十天时间,李立霄为剩女建立的QQ群人数已近200人。在这些频频闪烁的弹窗里,既有年轻人的彼此鼓励,也装着他们的孤独、埋怨和不快乐。
面对亲戚催婚,直言“关你屁事”
“你自己条件不好,就别挑三拣四了!”妈妈的这句话横在张闰虎心里已经很多年。自打2010年成为“北漂”以来,这位自称从湖北“小地方”走出来的小伙子直言,目前尚无对象,对于家人的催婚无能为力。
张闰虎说,混迹媒体圈的这些年,和自己相处较好的异性朋友并不在少数。然而,婚姻非儿戏,且自己物质基础不够硬、心理上又没建设,“所以只有硬着头皮慢慢来了”。他还说,自己曾有找个朋友帮忙应付下家人的想法,但又“不想骗父母”。
另一边,张父张母的催婚旗帜从未倒下。“你的同龄人的娃都快上小学了”,“我和你爸在家没事,有个孩子会很好,等我老了就带不动了”……这让张闰虎又无奈又内疚:“就是因为怕被催婚,我才开始不爱接爸妈的电话,有时越讲越生气就会撂电话”。他还说,因为父母20岁就生下了自己,所以看到儿子的婚事一直“没消息”就非常着急。
如此催婚,对于不少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更像一场“持久战”。前脚刚迈入30岁的门槛还没站稳,王三妹的老家亲友团就向她投来猛烈的“炮火”。由于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这位东北姑娘直言,“我已经可以自如切换对各类‘殷切关怀’的屏蔽功能。”
“记不住他们怎么催的,但我都会回答‘关你屁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王三妹说,这就是她真实的回复,也是让对方闭嘴的最快办法。
“如果家里有婚姻不幸的,我就说:总比离婚带着孩子一个人过好。”王三妹并不避讳谈及自己这种没有礼貌的“补刀”。在她看来,这些亲戚的场面话并非发自肺腑的关切,对未婚女青年的催促“都是没事儿闲的”。
到底多大才算被“剩下”?有调查显示,多数女性认为35-40岁没有结婚的男性是纯剩男,而多数男性认为30-35岁没有结婚就是剩男。多数女性认为30-35岁才会被称为剩女,但八成男性认为女性一过30岁就是剩女。
即便眼看今后报年龄就要以“30”起跳,但王三妹说,自己仍然期待爱情,也非常享受单身生活,而“剩女”不过是一个鲁莽的标签。(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完)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90后被逼婚 选婿 有颜有钱有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