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未来,谁占据头条?委员建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2015年03月06日 20:30 | 作者:汪俞佳 徐金玉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讲好中国故事是关键

  “目前看来,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存在巨大的断裂带,无法形成对全民的有效覆盖,致使宣传力量无法形成一股有效合力,这也正说明了媒介融合的必然性、紧迫性和科学性。”全国政协委员翟惠生告诉记者,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内容永远是根本。

  “传统媒体在内容上有优势,但传统媒体特别希望自己的内容能够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受众获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新媒体则在受众和传播手段上有优势,但他们缺乏内容,需要好的内容来维系自身发展。双方各有所需,如果能够优势互补,结合发力,有助于推动媒体更好地融合发展。”

  不过,翟惠生发现,现在有的媒体把融合简单地理解为“报道上网”和“网评见报”;也有的以为建起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就是融合;还有的认为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传统媒体退出传播领域。“出现这些误区的症结在于只有融合意识,没有融合思维。”

  翟惠生认为,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存在缺陷,需要弥补。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则是媒介融合后传播内容吸引受众的“法宝”。“如果我们不会讲故事,或者故事讲得不到位,那么即便融合了,出现在媒体上的内容也不会吸引人。”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翟惠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不能“歌德”,但必须“讲德”,不能“追俗”,但必须“通俗”,不能“包装”,但必须“化妆”。“把握好这三点关系,明确内容的深浅之分,我们就能讲好故事。”

  领导干部媒介素养需先提高

  “当前,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媒体、多元多样的复杂语境,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还存在许多不适应。”全国政协委员程蔚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与“摄像机”的新媒介舆论环境下,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这是“必修课”。

  “今天的媒体,已绝不仅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更是政治力量的代言人。运用发达的现代媒体,获取民情传播信息、影响民众思想观念、宣传动员汇聚力量、树立展示政党形象,几乎引起了所有有作为的执政党的重视。”程蔚东举例说,比如美国,依靠传媒、利用传媒、操控传媒,已成为美国政治的一大特色,被美国社会看成是政治家和政府的基本能力之一。德国也提出,党要“拥有适合媒体社会的交流能力”,提出“媒体社会”的本身其实已足以证明他们也有在媒体中执政的新概念。

  “欲影响社会,必先影响媒体”,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在政府职能运作中有着特殊价值。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状况如何?程蔚东再次举例:许多正面报道典型宣传往往枯燥无味缺乏感染力;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失控和缺位现象时有发生;把舆论监督视作“添乱”,处处安卡设障,甚至“防火、防盗、防记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进入媒体生活已成为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一条微博、一段微视频、一句流行语,都可能是引起风暴的蝴蝶,如果领导干部缺乏足够准备,后果不容小视。”

  程蔚东建议,就领导干部媒介素养问题专门开展调研,摸清真实情况,掌握完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编写培训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专门教材。然后,部署全国各个层级的党校对县处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一次提高媒介素养的轮训。“领导干部把握好媒介的传播特点与规律,做好宣传,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变被动为主动。”程蔚东说。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媒体 融合 传统 合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