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建立"走出去"企业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刘春勇) 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日益突出,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损失巨大的甚至危及企业生存。针对这一问题,张红力委员在两会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红力委员建议:研究分析企业“走出去”遇到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类型,借鉴国际风险评估与管理先进技术和经验,研发风险评估标准,形成“境外投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指引”。
依据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强化企业环评制度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内控制度中包含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不仅有利于管理此类风险,也有利于增强东道国利益相关方对其的信心,从而减少环境和社会冲突。
金融机构运用信息优势,借鉴《赤道原则》等国际标准和中国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对客户履行环境责任提供评价和咨询服务,支持企业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全程管理机制和能力。
保险公司可根据“走出去”企业需求特点,设计环境风险保险产品,推动企业形成环境保险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良性互动机制。企业购买“环境保险”已成为国际上跨国公司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和有效途径。同时,在风险发生情况下,企业因损失发生的补偿成本会降低,进一步增加企业预估潜在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意愿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建立“走出去”企业环境和社会风险应急基金,强化社会救助,构建突发事故应急机制和弱势群体临时保护机制。应急基金的建立,有助于树立中国“走出去”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通过结合对重大事故企业的适当处罚,形成“走出去”企业管理风险,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与国际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东道国公民责任意识,建立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制度。东道国当地第三方机构对当地环境和社会问题有更准确地理解,更有可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帮助中国“走出去”企业更有效的披露信息,管理社区管理,进而有助于降低环境和社会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企业 走出去 风险 环境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