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刘川生委员: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大学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有责任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目前,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有的理想信念淡薄,知行不一;载体和途径缺乏,具体措施落实不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重,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多元文化冲击碰撞、就业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
一、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实践,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协同平台,全社会都应成为育人课堂。大学生社会实践仅靠学校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层面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国家级、省市级大学生实践基地。企事业单位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好、更多实习机会。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到实践育人工程中来。
二、 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接地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认同。“落细”方面,建议开设一批大学生喜闻乐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开课”。鼓励科技精英、企业领袖、创业先锋等进校园,分享成功经验,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落小”方面,建议开展“感恩节”“志愿者日”“青春纪念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借助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落实”方面,要充分挖掘校内外文化教育资源,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发挥大学校训、校史、大学精神的育人作用。树立身边的优秀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熏陶”。
三、 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思想教育创新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理想认同。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课程综合改革,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形成思想教育合力。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培育大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青年 大学生 核心 价值观 教育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