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切实帮助民企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京渝冀三地非公经济统战工作扫描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保持联系交流,切实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成长中不断出现的烦恼。近年来,各级统战部门注重不断创新非公经济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因时因地开展符合实际、顺应非公经济人士需求的具体实践活动。各地非公经济统战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
▲北京:构筑新型服务体系 促进非公经济统战工作新发展
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工作主题,强基础、汇群策、拓网络,在促进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为及时动态地掌握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新情况、新成就和新变化,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北京市在“实”字上狠下工夫,通过广泛调研、多方互动、联合开发,初步建成了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数据库、工商联组织体系数据库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数据库。截至2013年底,全市私营个体经济经营实体133.77万户,从业人员527.9万人,注册资本达1.78万亿,对全市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已超过96%。三个数据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了市区两级数据互联互通,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共建共享,形成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信息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发展相互融合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
为切实服务好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北京市在“新”字上深钻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找准定位、明确思路、有所作为。注重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评估,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完成《北京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环境评估报告》的白皮书,向市政府提交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受到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该报告被市政府研究室以年度一号文件的形式向全市转发。统战部门深入挖掘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的企业典型,理想信念坚定、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家典型予以重点宣传推介。2014年,围绕“对社会的信誉”主题,在广泛宣传动员、广泛参与研讨的基础上,提炼并发布了64字的首都企业家《诚信宣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进程中发挥作用、体现作为。
北京市委统战部从工作的系统性、稳定性出发,不断拓展工作网络,延长工作手臂。一是搭建企业与政府部门对接平台,邀请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作为市工商联顾问委员会成员,为非公有制经济“问诊把脉”、宣讲政策,与20余个政府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协助政府部门出台了8个方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搭建银企对接金融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联合举办系列金融产品对接活动,成立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中心,建立面向首都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服务平台,开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三是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多次举办“首都非公有制经济食品产业链对接会”,开展“京郊农特产品走进会员企业”等活动。2014年,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由北京市工商联首倡,三省市工商联在北京召开了三地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专题工作会,讨论通过了由北京市工商联起草的《京津冀工商联关于推动三地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的工作框架协议》,达成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识,为企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重庆:突出“选、派、管、用” 开展“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
重庆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创新开展“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作为推动民企转型升级、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和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具体措施。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在遴选、派送、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把关,推动“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取得实效。
按照“统筹安排、严格标准、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选派单位精心挑选挂职人员。分别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分两批选派干部到民企工作1年。选派单位主要包括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等35家市级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共选派84名机关干部,重点以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为主,涵盖了经济、金融、教育、法学、制造、冶金等专业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到50%。其中,正处级干部18名,副处级干部31名,科级及以下35名,都是各单位骨干力量,保证了开展活动的人才支撑。
重庆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市工商联作为“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认真把关,按需派人。根据对接企业所需,结合挂职干部任职部门、任职经历以及专业背景,充分考虑干部的优势特长,安排相应单位和职务,避免挂职干部到企业后“无事干”的情况。前两批安排的84名挂职干部,其中33人任副总裁、副总经理,40人任总经理助理,11人任部门负责人,保证了挂职干部有职有权,真正得到锻炼。
为保证活动实效,专门建立了重庆市“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市工商联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委统战部,负责指导、研究、协调、总结活动推进情况。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联合下发文件,健全四大机制,切实加强管理。一是建立健全以派出单位为主,接收企业共同负责的挂职干部双重管理制度。出台《挂职干部守则》,规范挂职行为。挂职干部到岗1个月内制定挂职计划,明确挂职任务。挂职干部严格按分工开展工作,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严禁在企业报账和领取工资、奖金、分红等报酬。二是建立健全情况报送机制。派出单位主动了解挂职干部的表现情况,并不定期报送工作中的好办法、好经验、好典型。三是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挂职干部到岗1个月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组到接收企业,督查挂职干部在岗情况和作用发挥情况,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四是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市委组织部把“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纳入全市干部挂职锻炼总体工作,将到民企挂职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并计算相应的挂职时间。挂职干部在企业的表现作为部门评选年度“民企之友”的重要参考和“民企评价部门绩效”的重要内容,作为个人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表彰优秀挂职干部,市委宣传部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先进典型。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京渝冀 民企 非公经济 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