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军校学生质疑邱少云:违背生理学常识根本不可能
课堂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在不少学员的眼里,党史军史课往往有点“端”、有点“隔”,课堂上稀缺那种怦然心动的体验。因此,跟网上历史热、出版历史热相比,这里人气有点“冷”:
“我们都爱看金一南的书,但同样内容的党史军史课就不爱上。”--这是有学员在“用眼睛投票”;
“教员讲的考完就忘了,脑子里留下的还是网络上看的帖子。”--这是学员“身在课堂心在网”;
“读教材、念课件的教员不只是让我们昏昏欲睡,还影响了我们学历史的兴趣。”--这是来自学员的严肃批评。
关于党史军史课的吸引力现状,蔡惠福教授概括了一句话:得之于庙堂,失之于江湖--学者喜欢,但学员不喜欢;或者说,从学术上说很靠谱、从政治上说很正确,但是从接受上讲却很乏味。他举例说:“有的把教学搞成了知识点记忆,用一、二、三、四掩盖历史的细节,没有展开,没有血肉,把课讲死了、讲枯了、讲干了,党史军史多少动人心魄、熠熠生辉的东西都被遮蔽了。”
好经不能念歪,精彩历史不能讲得枯燥。怎么办?海军指挥学院史滇生教授就此提醒,党史军史课最怕的是“干巴巴”,最需要的是“活生生”。
为了做到“活生生”,一些教员摸索出一些诀窍。在“给理工男讲历史课”的长时间教学实践中,李春英副教授逐渐摸索出一条“从接近性切入”的教学方法,多角度寻找党史军史事件或人物与学员的切合点,在关键处施以“妙评”,常能拨动学员心弦。一次,在讲我党我军36位军事家时,李春英就带着学员尝试了一把“致青春”,引导学员重点领悟革命前辈在青年时期就创下丰功伟绩乃至英勇献身事迹,戳中不少学员的泪点。
在南京政治学院,王喆副教授负责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学院优质课程评比的“拿手戏”。王喆的“高招”不少--以“让学员眼前一亮”为标准,翻箱倒柜寻找新鲜的高质量史料,使课堂充满惊喜;网络平台和第二课堂活动拓展教学维度,让课上课下贯通,在线上线下互动;走出校门,带着学员成为驻地各类纪念馆、陈列馆的常客,还原历史情境进行现地教学……王喆的“脑洞大开”,换来的结果是,很多学员毕业多年以后还念念不忘这门课。
但在实践中,也有教员用力过猛,“生怕学员不爱听”,史实不够、段子来凑。这种片面迎合的思路和做法,显然发错了力、使偏了劲。王喆提醒道:“党史军史课受欢迎,还是要靠真理的力量、靠史实的力量。用道听途说的故事来片面满足学员兴趣,非常危险。”
编辑:曾珂
关键词:邱少云违背生理学 邱少云 军校学生质疑邱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