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迎接新世纪迎接新世纪
半个世纪的寻找
从延安到新疆的同志在行军途中(为了掩护身份而在出发前进行了化装)。
在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
1937年9月,党组织派吴茂林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
据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方槐回忆:“我与吴茂林是1937年9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时认识的,当时他在六队,我在五队并兼任党支部书记。我们俩虽然不在一个队,但我们两个队驻地相邻,共用一个操场和体育活动场地,我们两个队经常进行篮、排球的友谊比赛,我和他都是各自队的队员。由于吴茂林个头高大,身体魁梧,特别引人注意。这样,我们俩就在体育活动中相识了。”吴茂林抗大毕业后,又进入摩托学校学习。
这年12月间,党中央决定分别从西路军总支队(即新兵营)和延安等地选派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较高、体格健壮的青年党员干部到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吴茂林、严振刚、方槐等19名青年党员被选拔为航空队学员。
1938年1月16日,吴茂林等19位同志告别了革命圣地延安。经西安到达兰州后,乔装打扮成东北流亡学生,佯称“新疆王”盛世才的远房亲戚去新疆。在进疆的长途跋涉中,他作为学员小分队的党小组长,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帮助其他同志。他们搭乘汽车,穿越千里戈壁,闯过重重关卡,于3月10日抵达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西路军总支队部。吴茂林被编入新疆航空队附设教育班机械第二期学习航空机械技术。
方槐回忆说:“到新疆后,党组织分配他学习航空机械技术,我学习飞行。我们俩虽然所学专业分科不同,但我们还是在一个党支部过组织生活,我还是支部委员。学机械的和学飞行的同在一个食堂进餐。从此,我俩又成了学习航空技术的同学。”
1938年中,吴茂林因病来到西路军总支队部卫生所就诊。由于医疗条件差,疗效不显著,在陈潭秋、邓发的关怀下,吴茂林被转送到南关医院请苏联医生会诊,确诊为胸膜炎引起感染转为肺脓肿。手术后,病情逐渐好转。
1940年初,西路军总支队的全体指战员奉中共中央之命撤回延安,吴茂林被转到八路军新疆办事处继续休养。
“我回延安还要上前线”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工作取得的成就使盛世才十分不安,他从1939年开始有意制造摩擦,冷淡关系。
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盛世才错误估计形势,公开与苏联、中共彻底决裂。1942年9月17日,盛世才突然派兵包围八户梁招待所,并将毛泽民和陈潭秋等中共党员分别软禁在邱公馆、三角地临时招待所,我党飞行学员被软禁在督署后院教育连驻地,吴茂林、张子意因病与妇幼病残人员一起仍软禁在八户梁招待所。
这里整天大门紧闭,房顶上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哨兵。不久,敌人进行大逮捕,绝大部分同志被抓入狱。当敌人气势汹汹地准备逮捕杨锡光医生时,吴茂林挺身而出与敌据理力争,他说:“把杨医生捕走,我们病人怎么办?医生不能走!”敌人无奈只好把杨锡光留下。后来,在长期监禁的苦难日子里,杨锡光为治疗护理伤残病员作了很大努力。
1943年4月,敌人把他们从八户梁招待所迁到西河坝蒙哈柯学校继续软禁。这里的条件更差,房屋阴暗潮湿,霉气袭人。吴茂林忍受着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忍受着失去自由和被敌人迫害的痛苦,坚持锻炼。他的病情加重,不能独立行走。但他谢绝同志们的帮助和照顾,认为自己是一个堂堂男子汉,要尽量少给其他同志添麻烦。他扶着墙行走,并自己动手清洗脓血沾污的内衣和内裤。尽管如此,吴茂林内心还是充满希望,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他说:“我回延安还要上前线,待在后方不过瘾,没有仗打不行。”
这年9月27日夜,毛泽民与陈潭秋、林基路等共产党员被秘密杀害。
1944年8月,敌人又把吴茂林等人迁到七道湾“叛逆家属工厂”软禁。敌人惨无人道地迫害妇幼和病残人员,使吴茂林的伤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病情更加恶化,肺部化脓引起胸腔溃烂,每天都淌着脓血,发出腥臭味,致使下身瘫痪。
1944年10月5日清晨,吴茂林遗憾地停止了呼吸,终年30岁。吴茂林牺牲的噩耗传开后,全狱难友强烈要求集会悼念死难烈士。他们冲破层层阻挠,迫使狱方同意为吴茂林举行追悼会。
移葬燕儿窝
吴茂林牺牲后,他的遗体被草葬于六道湾山梁上。
全国解放以后,吴茂林遗骨隆重迁葬于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并为他竖立了一块高大洁白的汉白玉墓碑,上面刻有董必武亲笔题写的“吴茂林烈士之墓”7个隶书大字。碑座上精雕细刻着象征高洁的雪莲花和小花圈,碑的背面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镌刻着烈士简历。
老红军杨天云曾在新疆西路军总支队学习军事技术,据他回忆,解放初在乌鲁木齐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上,均有提案要求修建革命烈士陵园,为死难烈士树碑立传,供后人瞻仰凭吊。1956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决定在乌鲁木齐修建一座革命烈士陵园。当时已是乌鲁木齐市民政局局长的杨天云应邀列席了这次会议,并被委任为“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烈士移葬委员会”下设的“移葬领导小组”副组长、移葬组组长。
杨天云在晚年曾回忆,在移葬领导小组之下,设有总务、治安、医务技术鉴定、移葬等小组。首先是选址,杨天云等先后踏勘了野营地、水磨沟温泉后山、碱泉沟、黑山头、芨芨槽子、仓房沟、燕儿窝等多处知名之地,最后,由移葬委员会主任王恩茂现场确定,烈士陵园园址选在燕儿窝,认为这里有山有树,风景幽雅,离城区较近且交通方便,便于群众祭扫和接待外宾。据说,在中国古籍中“燕”字含有“安息”之意。王恩茂当场指示:“抓紧规划设计,马上动工!赶在党代会、人代会闭幕时召开追悼大会,完成这件历史任务。”
新疆军区工程处技术人员当即到现场勘测,兵团工建一团施工人员连夜开进工地,在没有动力电、照明电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日夜施工,风雨无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工。这年7月25日,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大会举行。
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初建于1956年,1975年重修。花岗石镶砌的祭奠广场的祭坛上并排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五5位烈士的墓碑。每逢清明前后,成千上万的各族人民来到陵园,悼念烈士的英灵、缅怀烈士的功绩、学习烈士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多方联手助烈属寻亲
1985年夏天,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办公室一位叫李大年的老同志到新疆探亲访友,在参观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时,从烈士墓碑文中得知吴茂林烈士为湖北省咸宁县人,感到很惊奇。随后,李大年在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时向工作人员进一步打听吴茂林烈士的详细情况。新疆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资料室的工作人员陈秀玉说,他们对吴茂林烈士的家庭、童年等情况均不知悉。为此,该馆委托李大年回湖北帮忙查访吴茂林烈士的家庭情况。
回到湖北后,李大年交办咸宁市(当时为县级市,即今咸宁市咸安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方志办公室查访吴茂林烈士参加革命前的情况。
1986年3月的一天,咸宁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孟姓干部无意间遇到他的一位吴姓老同学,在闲谈中讲出了要查访寻找吴茂林烈士的家乡故事,向他打听和了解咸宁范围内有哪些吴姓村庄,并且委托帮忙查找。吴廷君回忆说:“孟老师的这位老同学叫吴甫俊,是市邮政局一位退休了的邮递员——他原名吴廷禧,是我族上的一位长兄。在得知是为寻找一位叫吴茂林烈士的家人时,吴甫俊想起老家村里吴廷君家有亲人早年从军后杳无音讯,于是托人带口信告诉了我。”
这年3月30日,吴廷君闻讯后立即骑上自行车赶到咸宁城,在吴甫俊带引下来到咸宁市地方志编纂办,说明了堂哥的情况。吴廷君记得:“当他们拿出一张吴茂林烈士的照片给我看。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我本人与烈士照片中的人像有几分相似,于是问我,能否确认吴茂林烈士就是我家亲人?我当时说,就算是两个人面对面站着,他如果不说他是哪里的人、父亲叫什么及相关家庭情况,我也不能确认,更何况是一张不能说话的照片?”
为慎重起见,吴廷君向他们提出建议,是否能给自己一张吴茂林烈士的照片带回家去,请村里的同龄人帮助辨认。当时,吴廷君承诺:“在3天之内我来你们这里,如果通过辨认不是我家亲人,我就把相片退还你们;如果是我家亲人,我也来向你们汇报情况。”
编辑:曾珂
关键词:吴廷杰 吴茂林烈士 半个世纪的寻找 新疆航空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