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长眠在江苏车桥的“日本人反战同盟”成员松野觉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建立广泛的反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争取被俘的日本官兵,把它看作是对日民间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39年11月,杉本一夫等7名经过改造的日本战俘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镇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创建了在华日本人最早的反战团体“觉醒联盟”。联盟成立后积极向日军开展政治宣传攻势,主要形式有阵前喊话、散发传单、张贴和书写标语以及寄送慰问信和慰问袋等,以揭露侵略战争的本质,这些做法在瓦解敌军、削弱其战斗意志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觉醒联盟”后来与其他在华日本人早期的反战团体合并为“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
1940年11月,在新四军根据地先后成立了以坂谷义次郎为支部长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鄂豫边支部;1942年3月15日,在新四军第1师(苏中军区)由香河正男、滨中政志等建立了反战同盟苏中支部;7月15日,在新四军第3师(苏北军区),由古贺初美等建立了反战同盟苏北支部;10月,在新四军第4师(淮北军区),由后藤勇等建立了反战同盟淮北支部;11月,在新四军第2师(淮南军区),由高峰红志、加藤肇等建立了反战同盟淮南支部。这些组织在各地开展了大量反战宣传活动,对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本质,号召日本普通士兵放下武器,同中国人民一道并肩战斗,起到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战场牺牲的日本反战士兵至少在30人以上。在车桥战役过程中,“日本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盟员松野觉,便是由于参加战场喊话而长眠在那里。
松野觉出生于日本广岛,1940年1月被迫征入日军丸山旅团来华作战,1941年12月8日,在江苏如东县双灰山战斗中,被新四军1师3旅8团俘虏。
被俘伊始,松野觉的态度非常顽固。但和新四军部队一起生活了几个月后,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松野觉发现,新四军里没有人歧视他,敌工科长程叶文和政治教员宋之光,还用日语和他谈话交心,甚至副师长叶飞和3旅旅长陶勇还亲自请他吃饭。在饭桌上,叶飞曾亲切地对他说:“你们日本人喜欢吃鸡蛋吧!来,多吃一点儿。”陶勇也和蔼地说:“刚来这里,有不习惯的你提出来,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学习,他逐步认清了侵华战争的罪恶,并主动以新四军的一员而严格要求自己,为此他特地向组织上退还了特殊津贴。
不久,鉴于松野觉的表现,组织上批准他的要求,接受他成为一名真正的新四军战士。1942年秋,日本反战同盟成立苏中支部,松野觉当选为支部宣传委员,每到一处,他就动手刻写、油印传单。不久,日本人民解放联盟苏中支部在苏北成立,7位成员宣誓加入共产党,松野觉也是其中之一。
1944年,新四军开始对敌展开军事攻势,松野觉便配合新四军积极地展开战地政治攻势。他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放满头几天就亲自动手刻印的传单和一张日式弓箭,在接近日军碉堡时,松野觉首先就靠这手中的弓箭,将传单射到日军阵地里,然后再动用喇叭筒直接喊话。
在一次战斗中,松野觉摸到离敌据点50米的铁丝网边,拿起喇叭大声劝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终于说服碉堡里的日军放下了武器。松野觉在离开火线时,还不忘把一个大牌子插在日军据点前面,牌上大字写道:“战友诸君:祝诸君健康回国!”
当车桥战斗打响的时候,松野觉随二营五连的突击队,前往接近日军碉堡群附近喊话、散传单。松野觉低身飞快地跑着到日军碉堡前高喊道:“战友们,不要打枪,我代表日本工农大众来和你们说话。”但此时正值大风夹着黄沙,吹得满天昏黄,再加上枪声炮声响成一片,喊话很困难。松野觉拉开嗓子,碉堡里的日军没有反应。眼见天快亮了,松野觉为了让声音传得更远,不顾战友们劝阻,只身冲过警戒线,在碉堡前方不远处继续喊话,但不幸中弹牺牲。松野觉和他的许多中国战友一同被安葬在车桥镇,年仅26岁。
编辑:曾珂
关键词:日本人反战同盟 松野觉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