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自身建设 自身建设
家国情 黄埔魂
第六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侧记
原标题:家国情 黄埔魂——第六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侧记
5月的天津,繁花似锦。5月20日,由民革中央、黄埔军校同学会、天津市海外联谊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在天津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黄埔师生及亲友和各界嘉宾相聚一堂,共叙浓浓深情。
“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已连续在海峡两岸举办六届。本次论坛是在海内外各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的历史背景下,首次以海峡两岸名义共同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更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叙黄埔情共话两岸亲
黄埔军校由国共两党合作创立于军阀割据、列强纷争的年代。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黄埔师生一次次挺身而出,为国而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包括国共两党诸多精英在内的黄埔师生,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抗战中用以身报国、血战到底的英雄壮举报效了祖国和人民,其中一些抗日英雄就是今天在座诸位嘉宾的亲人。”论坛上,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凡的一席话令与会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忆往昔无限感慨,话今朝沧桑巨变。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两岸“黄埔”更是源出一脉,血浓于水。“今天两岸的和平统一是我们这一代黄埔人不可旁贷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当备受两岸敬重的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以97岁高龄参加盛会并致辞时,全场响起最热烈的掌声。
许多人尊称许历农为“许老爹”,2010年5月,“许老爹”作为创办人之一,在台北举办了首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而以“黄埔精神”为纽带,团结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论坛使命,一直持续至今。
论坛上,许多人跟“许老爹”一样,白发银鬓却意气风发。“台湾来的客人们对祖国统一大业非常关心。期盼两岸和平统一,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民革山东省委原主委李德强是黄埔一期李仙洲将军之子。作为黄埔后人的他参加了多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他说,每次见到国共两党黄埔师生的后代,都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今年81岁的台湾“退役上校”王荣庆则是第一次来参加论坛,他说:“黄埔精神是两岸的共同财富,黄埔精神的传承,也是黄埔人亲情的延续。我们都有一股爱国的热血。”
抚今追昔,畅所欲言。如今,论坛已成为规模较大、参与人士层次较高、特色较为鲜明、内容较为丰富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为两岸黄埔同学和亲友后代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情感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铭记共同记忆传承共同梦想
论坛开始时播放了题为《人间正道黄埔魂》的抗战专题片,与会者屏息观看,神情专注。随后,大家为在抗日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军民及黄埔先烈默哀1分钟,现场没有声音,不少人默默用衣袖擦拭泛红的眼眶。
带着对中国军民和黄埔先烈的缅怀,发言者心潮澎湃,语不能收。左权、赵一曼、赵尚志、谢晋元、戴安澜、高志航……一件件抗战英烈的事迹,一段段带着血红印迹的回忆,由海峡两岸的黄埔人及亲友述说,倍加感人。
“就像爸爸在家信中所说的:‘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这个事业,就是无数革命先烈毕生为之努力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亿万烈士鲜血的灌溉下,已经结出了胜利的果实。我想,爸爸在九泉之下看到这一切,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左权烈士之女左太北讲起父亲11封家书的故事时几度哽咽,令在场嘉宾动容。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 民革中央 纪念抗战胜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