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民国名人手札:困顿不掩风华
林徽因墨迹
文人手札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显现着文人才华与性情。以收藏晚明与民国时期文人书法驰名的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近日在上海敬华艺术空间展出了“大风起兮——民国名人书法展”。展出包括于右任、蔡元培、陈独秀、林语堂、马寅初、黄炎培、胡适、马一浮、张謇、弘一等近80多位名人的各种书法作品,以及早期与友人的来往信函等,其中不少是首次在大陆公开展览。
这些信札内容以书籍出版、学问切磋居多,甚至还有不少是学者催要稿费的,读来很有意思。如徐志摩一通信札是徐志摩拜托赵景深给蹇先艾出版诗集的事宜,字里行间也能对一代才子的为人处世做更多的猜想与了解。
不少女性文化名人的手札与墨迹也十分难得,如林徽因、凌叔华、谢冰莹等的手札也是亮点之一。其中,谢冰莹《致丹林》的信札中也直言不讳地提起稿费之事,信中有:“您还主编《和平日报》的副刊吗?现在那边的稿费多少钱千字了?请示知,我好做个参考”。
在梁实秋致纪滢信札中,这位学者谈了很多迁徙台湾后所遇到的租房艰难等挫折与困苦。巧的是,在夏丏尊写给家人的信中,也谈到了自己收入拮据、生活艰困。有一封信是熊十力写给出版社编辑的,熊十力写信的习惯是写完了再重新看看,把重点圈画出来,因此他的信上用红笔画满了圈。此外,展品中还有竺可桢的信札、林散之的草书、刘海粟致仲坰的信札等。
林徽因书于30多岁的对联“宵清籁灭黄鹤时警,山空迹孤白雁忽来”清灵飘逸,取法禇遂良。当时正面临着国破弟死,林徽因内心的哀伤从联文可辞知,然而褚字的“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的特点被林徽因很好地保留下来,并有着一种孤傲、高洁的性情,依稀可见其绝代风华。
上世纪初中国是一个绚烂又沉痛的时代,保守的、开放的、传统的、舶来的,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领域的各种文化洪流交错并行,纷繁上演的历史事件与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当时文化星空的璀璨与多样。中国社会当时的文化精英阶层,在不同的领域各有建树,各自精彩,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学术思想火花与富有启迪心智的文化思潮。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民国 名人 手札 书信 文人手札 书法 墨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