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中国夏粮“十二连增”大局初定 绿色增产成新理念
转方式转出新亮点
今年夏粮丰产是在去年3.6%的高增长基数上实现的,这其中,“科技兴粮”功不可没。
在一片轰鸣声中,山东聊城东阿县牛中村村民张义松正操作着收割机,在望不到边的麦田里徐徐推进,金黄的麦田里,几乎看不到人影,只有几台收割机在忙碌。这是记者日前在山东等地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从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为机械作业为主,我国农业生产范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在今年夏收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不久前我刚从河南信阳一路跨省收割回来,去了6天,收了500多亩。现在越来越多的收割机代替‘麦客’干农活。”张义松告诉记者。
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投入“三夏”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达到55万台,比上年增加2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稳定在30万台以上。目前全国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其中黄淮海主产区稳定在96%以上,这意味在小麦收割环节,除了极少数不适合机器作业的地方,过去弯腰挥动镰刀的麦客,现已完全被收割机所代替。
机器代替人力,是我国农业转方式的一个方面,在农业组织方面,转变的步伐也在加快。记者在产粮大县山东省滕州市采访时发现,一些农民成立了“合作社的合作社”,农资价格低了,涉农服务强了,农业更加产业化了。
“过去我的合作社种300亩地,肥料需要从镇上经销商那里购买,现在我们联合社一共种了1万多亩地,由于肥料需求量很大,厂家愿意直接给我们配送,省去了中间环节,价格便宜、服务周到。”站在丰收在望的麦田边,联合社成员、丰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西安向记者细数了“合作社的合作社”给大伙儿带来的甜头。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中国夏粮 “十二连增” 绿色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