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余玲玲: 外公和外婆的故事
(五)
中年后的外婆在王氏家族绝对权威,子女的婚姻都得经过她同意才行。在女儿们择偶方面,外婆认为解放军最可靠,所以我的父亲她当儿子看,也最欣赏和信任,我母亲的弟弟妹妹都喊我父亲叫哥哥,直至我父亲去世。
小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谈的对象一上门,外婆发现小伙子皮鞋锃亮,头发一丝不乱,她就说不是好人,不靠谱,坚决不同意,小姨谈的几个对象都被她否定,完全是以貌取人,她还说她的老眼光非常准,不会看错人的。
外婆和外公总为两件事情吵架,一是外婆家里有乡下亲戚来,外公立即将从不锁的抽屉赶紧锁起来,自己就将钥匙揣在腰上出去了,等乡下人走了,他才回家,外婆委屈地哭,说他自己从乡下来城里,却瞧不起乡下人。我总也不明白,外婆如此强势,家中需要上锁的东西全由外公掌管。二是外公和年龄相仿的女性多讲几句话,外婆就要揶揄几句,甚至还发脾气,骂外公几句,经常的口头禅是“我的裤脚边都是香的”我当时还小,完全不懂外婆这句话为何意。
(六)
外婆搬过几次家,每到一处都要住上十几年。邻里之间因公用区域较多,为占地盘,口角时有发生,发生口角找居委会主任评理,夫妻之间的争吵也会去找居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都是60多岁的老太太,非常有权威,在居民区威信极高,经常可以处理很多纠纷。有时因居委会主任不在,或生病了,邻里之间的口角就找外婆评理,王婆婆在居住的地方德高望重,王婆婆出了名的代表公正、公平,很多事情因王婆婆出面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邻里们继续和好相处。
外婆平时经常帮助邻里,双职工夫妻小孩临时照看,短期外出帮忙看门。过道、走廊、厨房公共部分外婆总是多让出地盘给邻里,住在任何地方从未和邻里发生过任何口角。如果是自己的子女和邻里吵架,不分青红皂白,外婆就是打自己的子女。儿子和媳妇有口角,她也是教育自己的儿子,从不说媳妇不好,婆媳关系十分融洽,从未红过脸(外婆语:红过脸是温怒、吵架的意思),两个儿媳都把外婆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
(七)
外婆识字不多,年轻时会说书。一生养育九个子女,第三代有三十几个孙子外孙,绝大部分都长或短时间带养过,我是最长的时间,和她一起生活了八年多。
很奇怪,我小时候身体较弱,经常生病,在我的记忆中只进过一次医院。那是5岁多的时候,有年夏天晚上吃饭,天气十分炎热,外婆家住一楼,出去到外面吃饭十分方便,也想看看邻居家小朋友吃什么,我端着小碗就出门了,穿过长长的一楼走廊到大门口时,大门口有三级台阶,我一不小心就摔下去了,碗摔碎后有一碎片直接戳到我的右眼角,随着一声撕心裂肺哭喊,外公外婆奔出门外,看到满脸血污的我,两位老人惊恐万分,立即叫了一辆三轮车(那时没有出租车,三轮车也不多)将我送到医院,上手术台,清创、缝合,至今我的右眼角留下象鸡爪子一样的浅浅痕迹。外婆总是喟叹,如果眼睛戳瞎了,或者破了相,他们两老无法向我在部队服役的父亲交代,余家几代都是男丁兴旺,只有一个女芽儿呀!
小时候感冒发烧从未去过医院,外婆总有办法,什么粗盐炒热敷背心,大蒜头捣碎敷脚板心,生姜擦脚心等等办法,拖几天也就好了。
外婆经常笑着跟我说,她当了一辈子的托儿所长,做了一辈子的伙头军士(一日三餐由外婆操持)没有工资的保姆。
(八)
外婆70多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听半导体收音机,半导体不离身,永远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她说朱镕基总理讲话很提气,威严得很。
外婆老年时叫我买票陪她看电影,我以为是越剧或京剧,她说不是,她要看日本偶像剧,外婆说里面的女芽儿、男芽儿很漂亮、养眼。我心里在想,外婆因童养媳出身,包办婚姻,虽然和外公近80年的婚姻,个中辛酸、无奈、隐忍只有她知道,她也许从这些充满美感的电视剧里找到一份自己无法重来的缺憾吧,我没有问,只是 答应她有空就带她去,直至88岁外婆去世,我都没有时间陪她去看一场电影,现在想起来,我的眼睛有点湿……
外婆早年拜昌明、仁德法师为师,晚年菇素念佛,识字不多的外婆将《大悲咒》《心经》《弥陀经》背得滚瓜烂熟。
(九)
外婆88岁那一年,我在广州做生意。她叫小姨打电话给我,说她来广州玩玩,看看我,我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在计划着带外婆哪里去玩,设想了很多好玩的景点。
第二天到了广州白云机场接她和小姨,只见88岁的外婆坐在轮椅上,(奇怪,88岁怎么办的登机?不得而知)由小姨推着缓缓出机场,我一看到外婆,就急步上前,拉着外婆的手喊“婆婆你来了”,从我儿时会讲话开始她是我的外婆,我从未叫过她外婆而是婆婆。外婆拉着我的手流着泪说,我终于见到这块“肉”了。
原来外婆身体有些不适,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从老家赶来,见我一面。
第二天我和小姨送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88岁了,可能就是正常的油干灯熄,做好后事准备。
外婆在广州哪里也没有去玩,只在我广州的家住了二个晚上就返回老家,她说见到了这块“肉”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外婆回到老家的几天后与世长辞,等我从广州赶到时,她已经没有了呼吸,据小姨讲外婆走得十分安详,在子女们的簇拥下驾鹤仙去。清明节就到了,以此文祭奠曾经养育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在天堂里一定会看到我此时写这篇文章的模样。
外公也许还会问我一声,玲玲,你的哭袋丢了吗!
(作者系九江市政协委员)
编辑:付鹏
关键词:九江市政协委员 余玲玲 九江政协 政协委员 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