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30年寂寞收藏路,揭开齐白石印章背后的“金石缘”
王文甫最大的乐趣是把玩自己的收藏品。
单刀直入,纵横恣肆,酣畅淋漓,齐白石的篆刻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独创性。出生于书画之家的王文甫第一眼看到一方白石印章,就被深深吸引。此后,王文甫花费30年集齐了齐白石为陆质雅所治的500多方印章。
回忆这个过程,王文甫感觉像是在剥洋葱,一层一层地剥开,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过往,便一点一点地露了出来,却也带出了冲眼的辣味,让人泪流。
陆质雅(左)与儿子一家在公园游玩。
一见钟情 再拮据也要买下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少港台同胞来大陆收购书画作品,自然地就形成了一种交易行情。因为我出生于书画世家,与书画的渊源颇深,自己又喜欢收藏书画,便慢慢开始参与书画作品的交易,并从中交到了不少朋友。
那时候,我家住在淮海路与华山路交界处的一栋三层楼房里,客人进进出出。
第一拨客人,胡子一把,是我爷爷王康乐的画友。有时,这些老先生也会去我父亲王克文的画室叙谈,因为父亲是研究美术史论的,在大学里教书。
第二拨客人,是我妈妈在电影制片厂的同事。《芙蓉镇》拍摄时,导演谢晋常来找负责美术设计的妈妈商量。
第三拨客人便是我自己的了,我从事书画交易的货源也主要来自我“朋友圈”里的这些小伙伴们。他们也大多出身于书画世家,画是各家的“土特产”,他们常常把家中的画弄出来卖给我,或者换我的电影票。因为妈妈工作的缘故,我兜里常有紧俏的内部电影票。有一次,一位伙伴急于拍女友及未来丈母娘的马屁,用一幅好画,和我换了三张内部电影票。因为参与艺术品交易,那时我身上常带着“巨款”——一种“定活两便”的银行存折,等同于现金,可以流通。我常把一叠存折放在上衣口袋里,还故意露出一只角。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可真是“得瑟”,只晓得做生意赚钞票,根本不懂收藏。
在我的“社交圈”里,有一位对我的收藏生涯至关重要的人,他就是陆质雅的后人——余师,虽然当时我完全不知道陆质雅是谁,甚至根本没听说过陆质雅这个名字。
余师长我10岁。有一天,我去余师家,他拿出一方小印章给我把玩。印章用的是普通的青田料。我当时不懂篆刻,但却莫名地对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非我莫属的收藏欲望。我把印章拿在手里仔细查看,当我看到边款上刻着的“白石”两字时,一下子惊呆了。从小到大,不晓得多少次,我从书上、从长辈们口中听到这个名字。我当即想买下这方印章,余师却撇着嘴说:“是小东西,没啥意思。”但在我的坚持下,他最终将印章转让给我,价格好像是几块钱一个字。由此,我收进了人生中的第一方白石印。
后来,我跟随朵云轩的金石研究专家庄澄璋先生,对齐白石篆刻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收藏印章,刻面是关键,而非人们一贯追捧的石材。齐白石篆刻尤胜于绘画,我现在所收印章中,很多是陆质雅命句、齐白石篆刻的合创作品,陆质雅文学功底了得,齐白石更是用刻刀为这些文字增添力量,使得这些印章有着一种无边的魔力。
之后,余师又陆陆续续、却又是不断地把白石印拿出来,他说拜托我帮他找买家。看得出,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些印章,但他喜欢追求生活品质,钱总是不够用。我对印章越爱越深,哪里会去找买家来买,而是我自己想尽办法,不管用钱还是用物,必得向他换来了白石印才甘心。
1981年至1987年间,我收到了百余方白石印,但体积较小,石材普通。尽管如此,购价却在逐年上升:如1981年开始时是每字五元,第二年就直接涨到每字十元了。
1987年,我去美国留学,开始在异国他乡为生计挣扎。很快,余师也去了另一个国家。或许是适应性不强的缘故,他在国外生活得比较艰难,因此时常写信、寄印给我。很多次,我自己也几乎身无分文,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手里摩挲着余师寄来的印章,又舍不得退回去。至今记得有一次寄来的印中有一对鸡血对印,美妙无比。白石老人在边款上刻着:“质雅先生出佳石两对,属余刊之。此二钮色若形霞之与白云,质温润如可人儿。白石记于旧京。”
我攥着这枚印章,手一直在抖;放下印章,心里又掂量起钱来,连着几天,整宿整宿地睡不着。在收藏白石印的这些年间,这样令我夜不成寐的情景时常出现。我太爱这对印章了,没办法,只得四处筹钱,又卖掉了自己的旧藏,才总算拿下了这对鸡血对印。
慢慢地,我在美国站稳脚跟,甚至有了自己的企业。而从这个阶段开始,余师拿出来的印章也越来越精美,无论是材质还是尺寸,较之以前都有明显的提高。当然,价格也涨得厉害。
进入2000年后的数年里,余师将最后一批印陆续转让给我,这批印是齐白石的铭心绝品,代表了齐白石篆刻艺术的最高水平,而我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到2010年,齐白石为陆质雅所治的500多方印章,全部被我收入。
整整三十年,我一方一方、一批一批地收藏,终于有了个圆满的结局。
齐白石为陆质雅刻:庐在咸阳古道间
精美印谱 引来执着解谜人
当拥有的齐白石印章越来越多时,我心中的谜团也越来越膨胀:反复出现在印面、边款中的陆质雅,究竟是何许人也?
谜底在我遇到北京的文化学者孙炜后,慢慢揭开。
是精美的印谱引来了孙炜。当时,我为白石印做拓、集册、出书,引起了收藏界极大的关注,很多人寻印而来,孙炜便是其中一位。他曾经在别处见过少量的齐白石为陆质雅所治印章,正在浩瀚历史中找寻陆质雅的踪迹。我常常觉得,我和孙炜好像是这些白石印的两个支点:我做收藏,是挖掘齐白石的艺术之美; 他做考证,是在历史的故纸堆中挖掘过往。两点合璧,才让我的收藏有了学术考据的支撑。
孙炜认定了齐白石为陆质雅所治印章,是寻找陆质雅身份的重要线索。在齐白石为陆质雅所治的多方印章中,有 ‘咸阳人’、‘春风无不近咸阳’等印文,为此,他求询陕西和西安两级政协文史委,但都没有结果。此后,他又求教国内外多位收藏家和学者,甚至向正在编纂“中国人名大辞典”的著名古籍学家、钱锺书先生的助手栾贵明求助,也没有结果。
但他不愿意放弃,北京拍卖行的朋友告诉他,出现在拍场的齐白石为陆质雅所治印章均来自上海。于是,他频繁往返于京沪两地,一边继续在故纸堆里寻觅陆质雅踪迹,一边也找寻像我这样的,与陆质雅、白石印相关的人。我们便是在那样的情况下相识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炜结识了陆质雅的独子——著名教育家、生物学家陆时万教授。但是,仅仅两个月后,98岁的陆时万就驾鹤西归。不过,在陆时万女儿们的帮助下,他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陆质雅的层层面纱。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文甫 收藏 齐白石印章 篆刻创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