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西藏人眼中的西藏50年 非公经济发展迎来新春天

2015年08月27日 08:45 | 作者:青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公务员雍西:当年最好的礼物是新鲜蔬菜水果

  “现在谁稀罕西瓜啊!可在当年,谁家要是能吃上西瓜,绝对能让邻居家的孩子羡慕上好几天。”雍西,生在四川,长在西藏,如今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她在拉萨生活了几十年,亲眼目睹了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发展变化。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的西藏,她如此感慨。

  在雍西的记忆中,西藏的冬天,吃菜是永远的老三样:白菜、萝卜、土豆。而冬天之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每天最多的是罐头,新鲜蔬菜是“奢侈品”。

  雍西至今记得当年拉萨机场里有一道“奇观”:只要是去外地出差或探亲返回西藏的人,手中的行李都明显超重了,因为里面塞满了从内地带回的新鲜水果蔬菜。有人带青椒,有人带蒜薹,还有人拿了好多绿油油的豌豆尖,把所有能装满的口袋都装满。回来后,亲戚朋友邻居,这家分几棵,那家分一小把,每家炒一小盘青菜。“这在当年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上世纪90年代,西藏开始引进高效日光温室技术,对高原地区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蔬菜生产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如今,新鲜蔬菜在西藏早已不是稀罕物。在内地随处可见的温室大棚也在高原“安了家”,绝大部分蔬菜水果都可以在这里种植。不要说日喀则有名的蔬菜产业种植基地白朗县,让从不种植蔬菜的农牧民尝到了甜头,成为他们致富的“摇钱树”,就连偏远的阿里普兰县农牧民都吃上了本地的新鲜蔬菜。

  普兰县城平均海拔3900米,以前吃菜主要是“老三样”,其他菜要从遥远的拉萨或新疆运来,路途远,菜价高。当地人半开玩笑地说,最尊贵的客人,要用素菜招待。从2013年起,普兰县开始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不仅解决了本地居民吃菜难问题,还让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

  解决了蔬菜种植问题后,为了让老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买到新鲜蔬菜,不断丰富百姓餐桌,西藏各级政府把“菜篮子”工程作为民生建设的头等大事,不断改进提高公共服务化水平。

  以拉萨为例,农贸市场、超市和惠民平价蔬菜直销车不断增多,蔬菜种类已达百余种,禽蛋、鲜肉、海鲜、干货等一应俱全,甚至连蓝莓、榴莲等也可以轻易买到。按《拉萨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拉萨市蔬菜种植面积将发展到8.52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

  从依靠运输到自给自足,从冬日里的“老三样”到琳琅满目,如今,在雪域高原,“吃菜难”渐渐成为了历史。西藏老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盛,“菜篮子”越来越丰富。雍西小时候吃蔬菜水果的愿望终于成真。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西藏50年 拉萨 蔬菜 非公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