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苦嗨”青年掀起讲座革命 借力校友汇奔向创业潮

2015年08月28日 09:14 | 作者:刘晓敏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冲出体制

  事实上,读中学时,一档创业真人秀的节目就已经激醒了肖逸群的“不安分”细胞。

  那时没有如今汹涌的创业浪潮,也没有“创客”这个词,他单纯地羡慕那些有想法且想方设法实现的人,想过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

  初三那年,肖逸群看着家里越积越高的杂志书籍,想到一个挣零花钱的办法。他把杂志租给小伙伴,一本一天一毛钱,每天收入两三块。在当时,这笔巨款对于少年肖逸群来说,意义非凡——“第一次通过自己的能力挣钱,而不是问父母要钱”。三个星期后,老师抓到上课偷看课外书的同学,揪出了“做生意”的肖逸群。

  读大学后,17岁的肖逸群还没来得及享受脱缰般的自由,自卑就先找上门来。年龄比同学平均小两岁,学习不行、特长没有、社交不会,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参加社团活动,从别人的认可中寻找自信。参与全球社会企业大赛的承办工作,建立多媒体制作中心,开发贸大校园文化纪念品“贸牌”(扑克),他一路折腾。2012年,肖逸群作为贸大“青春榜样”“创业牛人”光荣毕业。

  而在毕业后就业还是创业的选择上,肖逸群让所有人惊讶——选择就业。“毕业就创业实际上是非常不公平的。求职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跟最优秀的同龄人竞争,而创业则是跟社会上最优秀的人竞争。失败的可能性太大,试错的成本太高。”

  然而,走上“稳定的工作”这条“正轨”没多久,肖逸群就已经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工作没有自主权,不需要任何创造性,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增长见识。在单位,他努力收起所有锐气和锋芒,“尽量乖一些,像个正常的国企员工一样”。肖逸群一方面努力营造着工作中“表面的和平”,一边着手校友汇和思享空间的建设。

  奔向创业潮

  他像高中时等待冲出小城一样,等待着冲出这个压制他个性的体制。直到思享空间拿到了种子基金,发展速度快到需要他全身心投入进来时,他才毅然地递上辞呈。他的突然离开让同事们十分诧异,特别是在这个三年都不曾有人辞职的部门。

  边工作边创业的半年里,肖逸群一度压力很大。到公司把活干完了以后就会偷偷干自己的事,逮住空闲就考虑什么时候辞职、校友汇和思享空间怎样去做、有没有市场和未来。

  自创业以来,肖逸群整个人处于“苦嗨”的状态中。“所谓苦嗨——身体很苦,精神很high。”经常凌晨两三点睡,第二天早上七点起,到公司开会讨论思享空间一天的运营。办公室也从金融街宽敞明亮的单间搬到了望京SOHO“3Q空间”的一个工位上。朝九晚五的作息被彻底打破,一天24小时,几乎时时刻刻都在谈论思享空间,连排解压力的方式都是“和同行或者其他创业者聊聊天”,早上的豆浆油条常常第二天凌晨才能吃到肚子里。

  面对刚批下来的辞呈,肖逸群很坦然,父母却很担心——这个还未遇到过任何“挫折”的青年,现在将直接面对“商界生死场”,没有仁慈,只有残酷。天使投资不是随地撒钱,并不会因为年龄小就格外关照谁。

  “他就是这样的人,有股无畏的气质,不安于现状,勇于走出舒适区。”曾经带着肖逸群一起做全球社会企业大赛的师兄赵明这样评价他。拼创意、拼能力、拼实力、拼时间、拼资源,在可预见的几年里,“拼”是创业的主题。好在,肖逸群享受这个拼尽全力的过程。比起坚固冰冷的豪华汽车与笔直的柏油马路,这个内敛的南方青年,更爱光着脚在旷野上奔跑。

 

编辑:巩盼东

01 02

关键词:讲座革命 思享空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