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拔穷根、治穷窝、换穷业

九三学社在双周座谈会上建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专业化社会化,探讨种粮补贴和黑土地保护相结合

2015年09月29日 08:48 | 作者:穆建民 |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分享到: 

  张健为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精准投入。制定统筹扶贫资金捆绑安排使用政策措施,加大水、电、路、危房改造投入及对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及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二是精耕特色产业。建立跨部门大健康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协调机制,制定人才、科技、土地、财税、金融等特殊支持政策,重点扶持一批贫困地区融中医药、旅游休闲、养老养生、体育健身、食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防止养老、体育、旅游等部门产业自成体系,低档次重复建设。三是精心民生保障。整合相关部门资源,统一制定大病医保政策,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增加财政投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督促大病医保公司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施建设,强化乡村两级本土卫技人员培养和培训,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结合城乡人口流动新情况,科学编制城乡中小学改扩建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职业教育,让贫困地区学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姜刚杰说,贵州有武陵山、乌蒙山和滇桂黔石漠化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许多地方不适宜人类居住,目前仍有600万人未脱贫。2012年5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计划到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204万人,3年来已搬迁42万人,目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补助标准低。移民建房造价一般在1300元/㎡左右,按每户4人、人均补助1.2万元计算,移民住进100㎡住房,缺口8万元左右,贫困移民自筹压力大。二是地方政府配套投入压力大。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重点是5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三大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县(区)经济发展滞后,财政资金配套困难,同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导致移民安置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移民生产生活。三是移民就业和后续扶持力度不足。移民搬迁后,虽然通过各种措施确保每户至少有1个劳动力实现城镇就业,但由于生活成本增加,脱贫易,小康难。特别是移民搬迁后,对原有土地开发利用、安置区产业扶持思考和规划不够,移民增收措施没未精准到村到户,以致部分移民户存在“两头住”现象。

  姜刚杰就“拔穷根、治穷窝、换穷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将162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对象纳入全国易地搬迁1000万人实施范围。二是按人均2万元补助移民建房;采取发行专项债券和中长期贷款融资方式,以债券作为资本金,通过省级财政购买服务为保证的办法,向政策性银行融资;中央政府负责移民住房补助,地方政府负责基础配套建设及后续产业扶持资金。

  17名全国政协委员和1名专家在会上发言。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等与委员互动交流。

  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张庆黎、马飚出席座谈会。(穆建民)

 

编辑:孙莉姗

01 02

关键词:九三学社 委员 双周协商座谈会 建言 精准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