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国资委下属公司用假公文换来发改委真立项 终被撤
谎言还在继续
鄢海范告诉记者,他们曾多次接触段兰珍等人,给出了4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安置、数百万元补偿的条件,但对方坚持不让步,导致后来项目停止。
“它可以为常德市提供1万人的就业机会,为地方政府提供3.5亿元的税收。两年时间都没动,我干着急,我丢进去1.5亿元资金,我们国有企业每年损失1200万元。但是几个老百姓和几个律师就这么做。”
鄢海范称,因为发改委已撤销立项,目前该公司已经放弃了该项目。现在是国土部门在搞征收,已经和他们无关了。
代理段兰珍房屋拆迁案的律师罗秋林说,2014年段兰珍等人的房屋已经被拆除,武陵区征地拆迁安置指挥部给常德市城管局武陵分局的《交办函》等多份文件中都明确指出,拆除段兰珍等人房屋是因“竹根潭村汽贸城2期用地”。但村民至今未拿到一分钱安置费用。这一事实在段兰珍起诉常德市国土局不服收回土地案的二审裁定中,得到了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的确认。
5组多位村民告诉记者,当初拆迁时,是以“湘西北汽配城2期”的名义进行的,去年项目因造假而被叫停后,拆迁却仍在继续,用的名义是:土地增减挂钩。
有村民向记者出示了一张竹根潭村村民代表大会的会议文件,上面写道:全村共有代表6名,到会5名,已达到三分之二,征收土地和安置方案符合法规规定,自愿放弃听证。该文件有5位村民代表的签名,并盖有竹根潭村委会的公章。“这5个人不是我们组里的人,不知道是谁,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些人。我们从来没有开过听证会,也不会放弃听证的权利,但村干部说我们放弃了。”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竹根潭村的老村民和老党员表示,不认识签名的上刘安刚、彭振海等5名“村民代表”。
对此,竹根潭村村支书张凡说,他不能作出解释。
几位反映问题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认为除了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涉嫌造假外,目前拆迁的理由——“增减挂钩”也有问题。
按照国土资源部2008年出台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增减挂钩”既将多少地块的耕地用于城镇建设,就要将等同面积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以实现耕地面积不减、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在2012年6月6日常德市国土资源局发出的41号拟征收公告中,报请市政府征收的7组、11组土地面积就有184.56亩。在常德市政府2013年6月颁发的43号征收土地公告中,决定征收土地面积还是184.56亩,但涉及的村组却变成了3、4、5、6、7、10、11组。
罗秋林质疑,常德市政府在做增减挂钩时,将不在增减挂钩地块红线范围内的4、5、6组也纳入了拆迁范围。
对此,常德市国土局负责征地拆迁的詹志平科长表示,市政府发公告时肯定经过仔细的调查、确认。至于为何2013年的市政府征收公告里,在征收土地面积184亩不变的情况下,却增加了4、5、6这3个组的村民?他的理解是,前期国土局的预征公告是“大概估算”, 具体应该以市政府的公告为准。
但是,罗秋林出示了一份盖有湖南省政府公章的“城乡增减挂钩地块A”的土地红线图,该图中注明了竹根潭村增减挂钩的地块有184亩,标注为7组和11组的土地,而没有标注4、5、6这3个小组的土地。
罗秋林说,这份红线图是常德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加盖了常德市国土局档案室章的复印件,在段兰珍起诉常德市国土局不服收回土地案的一、二审中,其真实性在该案开庭时,得到了常德市国土局的确认。
他说,在段兰珍起诉常德市国土局不服收回土地案的一、二审、发回重审程序中,常德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红线图复印件,不仅包括了4、5、6这3个小组,甚至标明了一些居民住宅的具体位置。庭审中,在罗秋林的强烈要求下,国土局代理人在重审开庭时当庭撤回了与湖南省政府加盖土地审批专用章红线图原件不一致的复印件。“这证明他们一直在作假。”罗秋林说。(记者 洪克非文并摄)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国资委 伪造政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