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马拉松 不是想跑都能跑的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这些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健身运动热潮的到来,人们在热衷各种运动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运动伤害。如何才能保障身体不在运动中受损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设专栏,让专家教你科学运动,保证身体安全。
广州马拉松开跑在即。近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也陆续出现过多起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事件,加上最近国内呈现井喷式的马拉松热潮,跑“马”安全问题已成为跑圈关注的热点。
公元前490年希波马拉松之战中,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告诉雅典人,在通讯基本靠跑的年代,希腊派遣长跑优胜者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全程42公里195米),传达胜利的消息后,因体力衰竭倒地而亡。正如那位猝死的士兵用生命所呈现的一样,这项象征荣耀、坚毅、勇敢的运动自开始就与猝死形影不离。
赛前有必要做例行体检
让人唏嘘的是,首届“广马”猝死的两人均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难道年轻人更容易猝死吗?在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系廖八根教授看来,猝死与年龄并没有直接关系,年纪大、有基础病的人一般会避免长跑这类剧烈运动,而看起来比较健康、但存在潜在疾病的年轻人则更容易因不知情而“中招”。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于领教授建议,对于需要跑“全马”或“半马”的选手来说,赛前有必要进行例行体检,做心电图及运动负荷实验,咨询心脏内科医生。跑马拉松之前,应当有近半年的训练过程,慢慢加大训练量,循序渐进,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赶时髦。”
防猝死,急救设备是标配
今年3月,无锡国际马拉松赛事上,中国首例马拉松“猝死”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施救成功。国内马拉松AED移动救护发起人之一、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王西富医指出,心脏骤停是马拉松赛事的第一杀手,而急救中超过10分钟,病人生还的希望就不太大了。现场紧急保障系统的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这一点,如果有选手出现意外,就可以先做胸外按压,并使用AED,为后续的救护争取时间,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救活率。
以往发生的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不少与急救设备配备缺乏等因素有关。王西富谈到,以往马拉松赛事,等救护车到达倒地者身边,经常是5-10分钟之后。而室颤心脏骤停每延迟除颤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7-10%。在设置AED移动救护岗位之后,除颤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心脏骤停急救,与反应时间密切相关,让整体急救过程无缝连接非常关键,单靠救护车显然不行。
最后一公里最关键
有专家表示,最后一公里是马拉松整个过程中最容易出危险的!2014年的国内四起意外身亡事件加上此次香港马拉松都是发生在快到(全程和半程)终点时。
王西富则提醒,长跑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自己的节奏。如果出现明显的胸闷和呼吸困难、心悸(心跳不规律),骨关节或肌肉明显疼痛等,要减慢速度或停下来休息,补充水和糖,体力稍微恢复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跑。尤其冲刺阶段要量力而行,不可超出机体耐受能力造成危险。
编辑:赵彦
关键词:广州马拉松 马拉松猝死事件 赛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