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十年北京文博会,见证文化创意魅力
签约金额逾千亿元,是文化的力量,也是市场的力量;这是创意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巨大,文博会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场活动昨天圆满落幕。历时4天的第十届文博会,围绕“推动文化繁荣,促进融合创新”的主题,全面展示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果,其间共签署文化创意内容产业的产品交易、艺术品交易、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1003.8亿元人民币。
签约金额逾千亿元,是文化的力量,也是市场的力量;这是创意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届文博会的一大特色,就是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促进传承和创新。如果说扎堆亮相的安徽阜阳剪纸、芜湖铁画、酉州苗绣、四川夹江年画、棕编工艺,见证了国家级非遗产品的文化底蕴,那么汇聚了雕塑、刺绣、陶瓷等3000件工美精品的工美展区,则展现了工美大师的超人手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应该展示和传承,更应该在传承中创新。比如,内联升、吴裕泰、张一元等老字号,如果形成不了品牌效应,如果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就难以迸发新活力。文博会的举行,让那些沉淀着历史气息的老字号,有了“抛头露脸”的机会,多了与市场更好接洽的空间。
本次文博会不仅拥抱传统文化,还对接新兴的文化场域。比如密集展示互联网文化,促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什么是互联网文化?如何跨界融合?晋江文学城、《花千骨》,提供了生动的示范。文博会上,某网络文学平台带来了百余部文学作品,吸引了众多影视机构洽谈改编合作。此外,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比比皆是,证明文博会促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并非虚言。
谈到文化,总会涉及如何走出去的现实命题。本届文博会集中展示文化走出去项目,大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产品要走向世界,不能光靠“送”出去,而应该靠“卖”出去。搭建平台,为精品走出去创造制度环境;精品纷呈,又善于自我营销,何愁不入外国人的法眼?
十年北京文博会,见证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起步、培育到快速发展的全过程。从2005年到2014年,首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674.1亿元跃升到2826.3亿元,年均增长17.3%,占北京市GDP比重达13.2%。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市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稳固,文博会居功至伟。
据预计,今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18000亿元,占GDP比重将超过5%,但与发达国家15%-25%的比重相比仍有距离。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巨大,文博会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北京文博会 文化创意


伦敦举办切尔西花展
特朗普表示美国愿帮助中东地区国家反恐
以色列举行声光秀庆祝“耶路撒冷日”
日本上野动物园大熊猫或怀孕
英国执政党保守党公布竞选宣言
北方大范围地区高温持续
《中国恐龙》特种邮票发行
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已突破1000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