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政法委:律师发现案件错误可向政法机关提处理建议

2015年11月10日 09:3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4. 政法机关要做什么?

  提供阅卷等便利错案及时进程序

  根据《意见》,各政法接访单位要为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加强安全防范,保障律师人身安全;对律师阅卷、咨询了解案情等合理要求提供支持,对律师提出的处理建议认真研究,及时反馈意见;对确有错误或瑕疵的案件,应当及时导入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认为,将律师引入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目的是要将信访当事人引入“信法”渠道,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在此过程中,正确界定和确保律师的独立地位非常重要。为此,政法机关尊重律师的独立地位,充分支持、配合律师的工作,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前提。

  □意义

  让“明白人”做专业事

  为何要求律师参与此项工作?中央政法委在《意见》中指出,目前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问题突出,而让律师以法律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更容易取得信访群众的信任,引导信访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而且律师是法律“明白人”,既能向信访群众讲法明理,又能督促政法机关严格依法办案,有利信访案件得到依法解决。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认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属于法律事务,必须用法律方式来解决。之所以发生信访甚至久访不息,说明当事人对原处理不服或不信任有关机关或有关人员。涉法涉诉信访事宜情况复杂,有无理缠诉闹访,也有正当要求、合法诉求得不到保护、满足,还有政府或司法工作人员在以往工作中简单粗暴、违法办案甚至滥用职权等。

  顾永忠认为,律师具有独特优势,属于法律专业人员,与涉法涉诉信访“专业对口”,比政府工作人员甚至司法人员有专业优势。此外,律师属于社会法律工作者,与政府、司法机关没有“亲属”关系,身份独立,这些情况决定了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具有不同于政府工作人员和司法工作人员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北京落地

  律师已接待700余人

  据记者了解,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在北京、湖北、吉林和山东等地,已先行先试,模式基本上相似。记者从北京市政法委了解到,从2012年9月起,市政法委组织律师、心理咨询师参与全市三级法院小红门信访接待站的接访。截至目前,已接待信访人员1101人,其中律师接待了784人。

  北京市律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军称,每周会有4天,律协派两名律师到小红门信访接待处,为上访人员解答疑问。起初,法院系统和上访人员,都不太认可。法院怀疑律师是去给他们挑错的,上访人认为律师跟法院是一伙的。在坚持了两年后,逐渐得到了认可。刘军称,接待律师每上一天班发放300元,向政法机关提出一次法律意见书,补贴2000元。

  今年4月份,第一批50件涉诉信访“骨头案”交由23名律师开展化解。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承接了8起“骨头案”,其中一起劳动争议案,历经3个多月最后化解成功,当事人愿意补交社保并领取养老保险。他们还通过司法救助途径,帮助当事人获得了11万元的救助款。

  建立第三方工作平台

  今年10月份,参与此项工作的第三方工作平台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律师参与化解的不再仅是涉法信访案件,而是扩大到公、检、法等系统。该中心主任王越宏告诉记者,该中心是一个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独立居中开展工作,完全对信访人员免费。在确保独立、合法和公益的同时,中心还注重专业性。该中心设置了5个专业团队,包括律师、法学专家、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和知名人士。律师要求是市律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上,从业5年以上,没有违法违规记录,要有公益心。

  据王越宏介绍,除了在市高院小红门信访接待处以外,他们还在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的信访接待处派驻人员,接受信访人的咨询。据初步统计,中心成立以来,每个月的接待量在150人次以上。

  京华时报记者袁国礼

 

编辑:玄燕凤

01 02

关键词:政法委 律师 信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