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博山炉的兴盛历史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李白诗中,博山炉与燎沉香并提,展现了一幅炉暖香浓的宜人景象。
在传统香文化中,博山炉并不令人陌生。无论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说法“新曲词丝管,新声更飐霓裳。博山炉暖泛浓香。泛浓香,为寿百千长。”抑或是温庭筠“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的哀婉,都与博山炉这类传统香具密切相关。
200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中山靖王墓·错金博山炉”
焚香博山炉
1968年,轰动一时的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曾出土一件“错金博山炉”。此炉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器型似豆形,盖肖博山,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并同时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成为轰动一时的出土国宝。毋庸讳言,这件目前收藏于河北博物馆的重器,即是西汉香文化的重要反映。而其做工精巧、造型美观则代表了两汉时代中国香文化发展的高度。
东晋时的洪州窑博山炉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薰炉等名,焚香所用的器具之一,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其炉体往往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而当博山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
其实,西汉墓中出土博山炉并不稀奇。中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远古先民在燃烧柴草的过程中,发现了香草、香木的功效,于是便有意识地将其放在火中烧熏,以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随着熏香习俗的传承流播,熏香文化得到发展,熏香器具也应运而生,到战国时期,熏炉的制作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精湛程度。
两汉时期,社会稳定,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熏炉的风格开始由异彩杂陈的局面逐步趋向统一,出现了代表时代风尚的特殊形制——博山炉。
博山炉中泛浓香
博山炉出现在西汉时期,与当时燃香原料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演进有关。此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
直到西汉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开始传入中土,将香料混合而制成的香球或香饼开始出现。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因此,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也从侧面反映出熏香文化的演进和变化。
汉代青铜博山炉
据《两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工艺之繁立见。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不过“博山炉”这一称呼在西汉不甚明确。明人周嘉冑《香乘》卷二十六“香炉类”中罗列了早期提到博山炉的几种文献。其中,《汉朝故事》中说,诸王出阁则赐博山香炉;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则有武帝内传有博山香炉为西王母遗帝说,而晋张敞的《东宫旧事》则有皇太子服用则有铜博山香炉等等的传说。
博山炉的设计,是由山峦层层交叠而成。炉盖高而尖,上面镂雕峰峦、云气,正是象征“三座仙山”的意境,并于炉盖上再刻画人物及异禽珍兽。由于博山炉设计特别,炉盖更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因此,它并不像一般的炉,香烟是直接向上,而其出烟孔是利用山势的层层交叠,多开在曲折隐蔽之处,平视时不见其孔隙,熏烟之时烟会环绕在香炉盖的周围,形成像山岚的形状,之后再袅袅上升,如同仙境的感觉。而这,也形成了赏香的另一种形式:观烟。
博山炉的发展
虽然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的博山炉为错金银制,但其实,考古出土的两汉博山炉大量是陶瓷制品。由于汉代熏香风气蔚然,博山炉品种相对较多。因此,青瓷炉,黄釉、绿釉三足兽纹炉,以及东汉时的褐釉双耳熏炉和青瓷镂空熏炉等都有出土。而且,许多品种一直延续到三国及两晋时期。
“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南朝诗人谢惠连盛赞博山炉的经典诗句也表明由于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博山炉普遍以莲瓣纹装饰。许多地方的窑口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以前的粗犷逐步走向精致。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博山炉已经开始改用陶瓷来制作,该时期还出现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五足和三足瓷器香炉。
唐代绿釉博山炉
当时,博山炉依旧受到重视。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不过,随着佛教的传扬与兴盛,博山炉逐渐转变为佛教礼佛的供养物。于是,人们把博山炉刻在佛像上,也代表着对佛一种尊重供养的涵义。
进入隋唐,北方的白瓷得到空前发展,制瓷技术也偏向仿金银制作工艺。这也使得唐朝的博山炉,尽管造型典雅别致,装饰考究,但到后期却逐渐失去最初的形象。唐代时,似乎熏笼更为盛行,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或取暖。西安法门寺也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制品的熏笼。雕金镂银,精雕细镂,非常精致,都是皇家用品。
进入北宋,真正意义上的博山炉似乎开始远离人们的视野;半圆香熏和无盖三足炉开始出现,一座座缭绕了一千多年的蓬莱仙山,默默地留在无数文人墨客的诗篇里。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具有登天、致仙或成仙宗教象征意义的缭绕蓬莱仙山造型的博山炉开始被奇禽怪兽的造型所取代。
明代,博山炉的发展开始出现琉璃制品,博山炉逐步成为赏玩性文玩。明景泰年间,博山民间琉璃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到万历年间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明万历三十九年,由徐应元等发起建造了博山炉神庙,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娲为炉神,世代供奉。不过,随着明代宣德炉的出现,博山炉开始逐渐成为香器中的一个传说。(伊黛)
编辑:陈佳
关键词:博山炉 焚香博山炉 兴盛历史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