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全国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长期处于“非法”状态

2015年11月20日 09:59 | 作者:王君平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临床和基础严重脱节

能看好病的中医越来越少,问题出在中医教育。现有的中医教育比照西医教育模式,讲基础的不上临床,一些中医院校毕业生不会看病

年过九旬的全国名老中医宋祚民,曾让一名刚满6岁的吴姓女孩起死回生。他在医家禁区“脑户穴”下针,针深至1寸半时,病人突然深呼吸一下,他加快捻针次数,心动也开始加快加强,并为患儿开了数十味中药,让患儿由昏迷变清醒。患儿第二年上学读书,智力与一般儿童无异。

如今,临床上能看好病的好中医越来越少,问题出在中医教育上。中医教育比照西医教育模式,临床和基础分离,讲基础的不上临床。《内经》虽是纯理论,但也是指导临床的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品味、思悟,怎能讲清《内经》的理论?

今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面向全球启动了公开招聘中医临床特聘教授的活动,收到来自海内外的94份申报表,评议筛选出符合申报条件的71名医生。此次考评重在医术医德,不问出处,不看学历,无论民间还是科班出身,只要有特色医术和优秀医德,就符合遴选条件。脉学专家寿小云年近七旬,希望能把一生的研究成果留给母校,培养一批能够在临床上直接号脉诊病和处理疑难杂症的青年学生。

中医院校毕业生不会看病,原因在于院校教育和临床实践脱节。仝小林指出,中医院校教材依然按传统分类向学生传授知识,停留在传统经典,到临床上感觉不知所措,对不上症,辨不清病。他建议,大学教材应由各专业委员会参与联合编写,而不单是由大学教师专门来编写。只有让临床和教学有机结合,在继承上创新,在创新上继承,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才能在临床实践上丰富传统理论。

“纵观学校培养的中医大师、名家,凡是看病好的,没有一个不是熟练掌握经典的。”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谷晓红看来,读经典是教书、跟师与临床的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目前正式开展“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考试”。像英语四六级一样,中医经典知识分级考核,考试内容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

“经典是基石”。作为本次中医经典等级考试的主管校长,谷晓红表示,希望通过中医经典等级考试的设置,提升中医人才对经典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业界形成学习经典、背诵经典的风尚,最终达到全面促进、提升中医专业人才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的效果。中医教育应不断尝试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医教育体系。


编辑:赵彦


01 02 03

关键词:民间中医 非法状态 肘后备急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