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徐冬冬:博物馆不应只成为旅游景点
导语:
他曾是第一个由联合国主办其画展并收藏其作品的中国画家,被誉为中国当代抽象绘画开山之人。著名画家徐冬冬,曾于1997年启动“阳光与和谐的梦想”大型行为艺术,它以1997年出版的《徐冬冬画集》作为创作载体,用现代行为艺术方式将该画集放置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与博物馆中,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他的足迹遍布全球,见证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于最为熟悉的博物馆话题,他对记者表示,“自己有很多话想说”。
著名画家徐冬冬
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里产生的
记者:早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您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对唐、宋、元、明、清各代绘画作品进行了临摹学习,能否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对您艺术创作的影响?
徐冬冬: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去故宫临摹古画,那个时候的故宫没有像现在这么多人,我很喜欢倪瓒、黄公望等一些画家的画,一旦故宫里面有展出,都要尽量去看原作。虽说只是一幅幅的画,但一到里面,我就感觉身边都是活着的人,这是五代的李成,这是“八大山人”站在我面前,好似笑眯眯的,那是“扬州八怪”里面的黄瘿瓢……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天天相见,但似乎是陌生人,有的人隔世看到了他的作品,却亲切的不行,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是一个年轻人与古人们的一次次“雅集”,我们有说有笑,通过一幅幅的画作,我得以和古人的灵魂相会。你看中国的山水画,淡淡几笔,文文雅雅,透露出简约的美感,不光美,还有善意,我是从古人那里领悟到如何认识“真、善、美”这三个字的,回头来看,我觉得这段经历不仅仅是对我绘画的启蒙,在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宇宙观的形成过程中,这些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记者:前段时间,故宫办了“石渠宝笈展”,您对此有关注吗?听说排队就需要排6个小时。
徐冬冬:人确实很多,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国外博物馆的管理方法,他们参观的人也很多,在国外很多大的博物馆,买票的时候,就告诉你几点到几点,这个区域你可以直接去看,在这个时间之前你可以先去看别的区域,不需要耗费这么长的时间排队。
另外,我觉得这次故宫90周年的展览,应当对捐献展品的人表达应有的敬意,比如张伯驹先生捐献的《展子虔游春图》,起码应当把捐献人的名字标注到作品说明上,这也是国际惯例。故宫的90周年展览,应该让大家看到这90年是怎么走过来,有多少人为了中国文化的保护、传承做出了怎样非同寻常的贡献,而不是只是展出一幅幅作品有多么好,要让人们了解作品背后的精神上的价值,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脉络、精神的根。
在国外,博物馆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地方
博物馆不应只是旅游景点,而应成为大家经常去的地方
记者:多年之前,您通过“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把自己的画作带到了世界各地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机构,在看过那么多博物馆之后,您觉得国外的博物馆在“软件”方面的表现,有没有国内同行应当借鉴的地方?
徐冬冬:第一个是服务观念,在国外看博物馆的时候,真的很羡慕,我经常看到有一批批的孩子来,博物馆的地擦得很干净,孩子们有的坐着听老师讲,也可以躺在地上自己玩儿,有很多背包客来了,就直接把背包放下坐地下,人家也不会觉得你素质有多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没有把你当成给他们添麻烦的人,而是对他们的展览有兴趣的人。
第二个是现在我们现在好多博物馆都被当成旅游景点了,而不是大家经常会去的地方,在国外的博物馆都是有年票的,入了它的会员,以后比如有新的展览会通知你,每周几点到几点的音乐会也会通知你,中午还有午餐可吃,很多人周末会经常去博物馆,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像国内一样,当成旅游景点去一次就完了。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们现在不少博物馆建的确实很好,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在导览和讲解这些“软件”方面确实存在问题,我们的孩子一进去就觉得没劲,从小没有美的教育,博物馆要让人们有了兴趣点才不会变成只是旅游景点。
记者:现在的博物馆好像有点两级分化,像故宫这样比较著名的博物馆大家都挤着去看,但一些地方性的博物馆却门庭冷落,国外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徐冬冬:我一直认为博物馆不在大小,而是在于你想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儿,故宫有故宫的办法,中国美术馆有中国美术馆的办法,地方的博物馆也同样有自己的办法。比如河南、山西这些地方在农耕社会都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如果能把本地出土的东西做成很好的展览,也很好啊,不见得非得办成故宫那个样子,但是可能面临缺乏人才的困境。
在国外很多乡镇里的博物馆办的也很好,在日本有一个洗温泉的地方叫箱根,那边就有一个小的博物馆做的很温馨,虽然小,但它很会借景,由于面对着富士山,它就做了个景框,看着窗外的景色就像画一样,这是个私人的博物馆,还会提供给你一些书看,让人感觉非常的精致、舒服。
现在国内一些博物馆的建设我还是很遗憾的,这可能跟观念有关系。我老家是宁波的,在那里有个很有名的藏书楼叫天一阁,本来不大,是个很好的四合院,但近年来扩建的越来越大,先是把旁边秦家祠堂放进去,然后又把周围一个戏楼也弄进去,再加上拆迁的一部分地方做成了公园,一下子就把本来很纯粹的藏书楼公园化了,整个藏书楼的气息就不好了。我们建博物馆不能是为了旅游,你还要尽量还原它的原貌,有时候大兴土木反而破坏了原本应有的气息。
博物馆里有浓厚的学术自由气息,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寻找他喜欢的东西
记者:看过世界上那么多博物馆之后,您怎么看待今天中国的文化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徐冬冬: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为什么在博物馆里就能看到,因为它不是一段时间的思考,他是一代代的,我们的文明史是3500年,在博物馆中唐宋元明清都能看,这样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就会不一样。中国每天会有许多乡村消亡,中国的文化产生在乡间,我不希望我们的孩子以后认为我们的房子就是公寓和别墅,是现代的东西,我们的文化产生在哪儿,一定要知道。
故宫它不仅是一个博物馆,它还是中国的历史,通过宋元明清这些画,来告诉我们中国的古人是怎么来审美的,怎么来理解宇宙世界。我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看宋徽宗的花鸟画,两个小鸟眼睛里面含有智慧,哎呀,一看这个国家的君王那么慈悲,是个很富有的文明的国度的君王,这个不得了。宋朝时候的人穿的衣服,袖子大大的,女人走路像云彩一样,还有男人的发髻,在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诗意,随便拿起一个筷子,它都刻着诗和画,包括过去的茶道,宋徽宗画里都有表现,勺儿、杯子什么样,如何抹茶的,通过这个了解那时候的人的生活状态。
在西方的博物馆,你去看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他们的作品他们都是给教堂画壁画的,画圣经故事,而中国的画家不一样,他们都是文人雅士,我看了全世界这么多的博物馆,我们现在留下来的画家,都不是工匠,比如王维,他不是专门画画的,但是他开创了南宗画派,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奠定了中国画的基础,中国的画是很高级的,文明程度高级的不得了。
我们现在看博物馆不能看到一幅画就想着值多少钱,而是应该出于兴趣,我觉得博物馆是一个让人安静的地方,能寻回自己文化的地方,我当时通过“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进行图书放置时,原因之一就是我觉得博物馆、图书馆是很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寻找他喜欢的东西,去发现真善美。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徐冬冬 博物馆 旅游景点 学术自由气息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