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图说 图说
人民币加入sdr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几个关键节点
第二阶段: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但SDR的诞生并不能解决美元的“特里芬难题”,1971年美国政府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主要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转向浮动汇率制度,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
从1974年7月开始,SDR的价值改由当时16个最大贸易国的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来确定。为简化和方便定价,到1981年1月,SDR由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英镑和日元五种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决定,并每五年调整一次各货币在篮子中的权重。1999年1月欧元诞生后,欧元取代了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在SDR中的地位和权重。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但SDR并未成为主要储备资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SDR仅占全球国际储备的0.5%,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与美国经济总量巨大、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以及美元长期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惯性密切相关。
第三阶段: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初露端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在全球迅速蔓延,再次凸显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国际社会要求改革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强烈。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日益上升,也要求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享有更多话语权,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9年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文章还明确提出发展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充分发挥SDR作用的主张。
由于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持续攀升,以及美联储长期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投资者持有美元的意愿降低;而欧债危机久拖不决则影响到欧元影响力的提升。国际社会暂时找不到一种可取代美元主导地位的货币。许多专家建议,将扩大SDR货币篮子和使用范围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提升全球货币体系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潜力越来越得到市场和专家的认可,成为加入SDR的首选对象。
根据IMF执董会11月30日的最新决定,人民币加入后,SDR货币篮子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货币,所占权重分别为41.73%、30.93%、10.92%、8.33%和8.09%。新的SDR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
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实力增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离岸市场交易和双边货币互换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不少发展中国家央行开始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正日益上升。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兼名誉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预计,未来5至10年人民币将成为关键储备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认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没有理由否定国际货币体系也将呈现相同的趋势。他表示,认为无论何时只能有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看法是与历史相违背的。1914年之前全球就有英镑、法郎和德国马克三种国际货币,而现在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也占到已知国际储备的40%。他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是避免金融危机重演所必须作出的现实选择。(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人民币加入sdr 国际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