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原址保护是文物保护应有之义
文昌中路的唐代石塔因风化严重亟需保护,一时激起社会热烈讨论。有论者认为,将古塔搬迁至合适地点保护最佳,原址放个复制品即可。此论值得商榷。“原址保护”,是文物保护的应有之义。
有论者认为,原址保护,汽车尾气、外界环境对石塔伤害太大。其实,如今科技发达,原址科学妥善保护并非难事。比如广州,堪称广州城发源地的千年古道遗址,就在其最热闹的北京路,10多年前挖路挖出,聘请专家做了妥善的原址保护,如今成为北京路步行街著名一景。
而扬州这座千年石塔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远远超越石塔本身。但凡读书人,谁又不知道王播“饭后钟”、“碧纱笼”的典故?虽然唐代的木兰院已湮没,但在原址上保存下的这座石塔,蕴含的是唐代扬州的厚重历史,更是古城文化底蕴之所在。
——漫步扬州,城市中心是一座明代的文昌阁,走不了几步,就是南柯一梦的“大槐安国”那棵著名槐树,再转过来就是见证“饭后钟”的石塔,这些都是扬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所在,“搬走真古董、复制假古董”,让人情何以堪。更何况,我们自豪于文昌路“唐宋元明清,一路看到今”,难道要我们告诉外来旅游旅行者,真石塔已搬走,现在这里的是复制品?
《文物保护法》里,之所以提出“不可移动文物”的概念,恰恰就是因为“搬走真古董、复制假古董”的事情,发生太多,而文物的意义,不仅在于器物本身,而是文物连同地址空间,构筑的统一的历史文化意义。早些年,我们因为这种理念尚未深入,做了不少遗憾的事情,高邮天山汉墓的搬迁,至今让不少考古人、文化学者为之叹息。历史已经过去,我们可以不去深究,但,当下要再以“保护”的名义,搬迁文物,恰恰才是对文物的最大伤害!
再说,《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你看,即使工程建设,遇到不可移动文物,尚且要尽力原址保护,而因为“保护”却要搬迁文物,岂非笑话哉?
编辑:陈佳
关键词:原址保护 文物保护 应有之义



沐浴春光 茶事儿忙
摩苏尔战事持续
全国游泳冠军赛 孙杨收获个人自由泳“全满贯”
中国海警启程参加中越海警北部湾共同渔区海上联合检查
美国白宫庆祝复活节 特朗普变身“孩子王”
索布人复活节盛装马队游行
662名“卓别林”聚会瑞士创下世界纪录
巴伐利亚骑马祈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