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苛责企业家“一毛不拔”是道德洁癖

2015年12月07日 09:45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12月4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家公益行为研究报告》称,超过七成企业家捐赠额为零,可谓“一毛不拔”,而互联网行业最“慷慨”,马云排名第一。(12月5日《贵州都市报》)

财富来自社会,当回报社会,这已经是我们十分熟知的西方企业家从事慈善事业的基本理念,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家成为大慈善家,选择裸捐自己的个人财富,比如在前几日,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夫妇宣布捐出Facebook股份的99%(价值450亿美元)。面对我国高达七成企业家在慈善捐赠上当“铁公鸡”,“一毛不拔”,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对慈善事业不够热心,但我们不能就此以自己的道德洁癖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予以苛责,不要动不动就说马云与扎克伯格相差600个王健林这类论调。

捐赠是种权利,而不是法定的义务,自愿是慈善事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人既可以选择捐赠,也可以选择不捐赠,以及选择捐赠多少,都是个人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和指责。而且,捐赠的多寡,不是衡量一个人爱心大小的标准。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家向社会捐赠大量财富,你可以赞誉他道德高尚,但高达七成的企业家当起慈善“铁公鸡”,你却不能批评他们是道德败坏。所以,指责七成企业家当捐赠“铁公鸡”,本身就不符合慈善宗旨,只是一种道德洁癖。

事实上作为企业家、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应当是在遵纪守法,恪守社会道德的基础之上,把自己的企业经营下去、经营好、发展好,能够招聘更多的社会人员,让更多人的可以实现就业,解决更多家庭的经济来源,让更多家庭的生活过的更好,这也应该是企业家、企业从事慈善事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相反,如果企业家成为大慈善家,却把企业弄倒闭了,导致员工失业,让员工的家庭生活遭遇困难,那么捐赠的光环也要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说,一个企业家,要不要捐赠、什么时间捐赠、怎样捐赠,以及如何从事慈善事业,除了看他的个人意愿和慈善理念深浅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当下的经济能力。

当国家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很多企业效益不高,经营状况不是很良好,甚至面临倒闭的局面。在这样的一个现实困境之下,还要求和逼迫企业家或者企业当慈善家,积极去捐赠,显然是毫无道理的一种苛求,甚至成为压垮企业、企业家的最后一根稻草。相反,对于有可能遇到困境的企业家,不但不该指责他们捐赠“一毛不拔”,相反应该呼吁政府对他们施以援手,帮助他们度过危机。

富人乐善好施,当然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健康、现代的标志,让中国企业家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当然很有必要。但应当是从提升他们的慈善理念、税收优惠政策等途径引导,而不是用道德大棒倒逼和驱赶。(何勇)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企业家“一毛不拔” 道德洁癖 慈善理念 富人捐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