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捷杰耶夫是个好“导演”
现在每当听到捷杰耶夫这个名字,总会让我想到一个电影上的名词“导演加长版”。在上周四五两个晚上,这位俄罗斯指挥家率马林斯基剧院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全部钢琴协奏曲与交响曲,外带《交响舞曲》,每晚从7点演到11点。遗憾的是由于独奏者卡里托诺夫的身体原因,《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未能上演,成为了维纳斯的断臂。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曾在1996年掀起热潮,主要是由于电影《闪亮的风采》。影片根据钢琴家戴维·赫尔夫戈特人生经历改编,他成也拉三败也拉三(中国乐迷对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简称),引来观众的唏嘘。这首钢协在电影中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或许在当时是吧。至少它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难度最大的一曲,在音乐风格上一反他一贯的黏腻与拖沓,展示出磅礴的气势,故而成为其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之一,很多知名钢琴家曾演奏录音,广为传播,可能也是中国乐迷最熟悉的拉氏作品。青年钢琴家孙颖迪上周五晚上压轴演奏拉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我个人更钟情于拉氏自己的弹奏,因为其间没有后来演奏者的做作与刻意,全部是自然流露与浑然天成,或许只有钢琴家霍洛维茨的弹奏能与之匹敌。“第一”和“第四”几乎没有听到过超越他的,“第二”往往被不少人演奏得用情过度,不像创作者本人的弹奏那样淡然。弹奏拉氏钢协,在情感抒发方面把握适度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当然,加些力气比较容易在音乐会上取得好的效果。尽管如此,我相信演奏者的水平还是占第一位的,黎卓宇弹奏“拉二”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十分努力地控制住了节奏和力度,虽然略显生硬,但至少避免了滑溜和狂躁,格调上过关了。
从这份曲目单中,也可以看到拉赫玛尼诺夫对帕格尼尼音乐的珍视,他唯一的大型变奏曲就是在帕氏24首《随想曲》主题基础上的狂想。至于管弦乐,拉赫玛尼诺夫逊于早他一年出生的斯克里亚宾。声乐方面,他不及其前辈穆索尔斯基。所以,每当我提到拉赫玛尼诺夫,更愿意把钢琴家头衔放在作曲家之前。
捷杰耶夫的超长版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会,将钢琴协奏曲与交响曲等钢琴与管弦乐作品穿插演奏,为听众提供了集中、全面地认识这位俄罗斯音乐传统正宗传人的机会。据我所知,这类音乐会似乎较多出现在逍遥音乐节上,比如马友友在伦敦阿尔伯特大厅一次性演奏完全部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即是一例。今年上海的24小时版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也应该归于此类,我戏称之为行为艺术。一口气听完拉赫玛尼诺夫的这一大堆作品,对他的认识立刻就能确立起来,此类音乐会至少有这项功用。 (李峥)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捷杰耶夫 “导演加长版”


挪威北极圈小镇的“街头涂鸦艺术”
大型纪录片《紫荆花开》庆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陕西大熊猫喜添仨“男宝宝”
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举办香港回归20周年图片展
葡森林火灾死亡人数升至64人
蒙华铁路连云山隧道全线贯通
日内瓦大喷泉点亮“蓝灯”纪念世界难民日
白俄罗斯举行坦克双项赛 “钢铁巨兽”展示魅力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